了什么样的行为,侵害的结果怎样,以及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计算机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活动表现在外部的各种事实。其内容包括: 利用计算机操作实施,通过其他工具不可能实施此类犯罪或顺利达到犯罪的目的并进而构成计算机犯罪。所以笔者在计算机犯罪的定义中强调计算机犯罪是“利用计算机操作”来实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99.html -
了解详情
如涉案人在没有共谋的情况下,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事后收取贿赂的,是否构成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就有不同的认识。而审查此类通过间接证据认定的公诉案件 事实存在,即可推定后一事实存在,如共同加害案件中共同被告人对受害人致害结果因果关系的推定。前者是对于立法权而言,后者是相对于司法权言,两者在深层次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0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缺乏共同犯罪故意的情形。我国刑法学界对这种情形中不知情的他人不构成共同犯罪这一点上,没有争议;但在对于给予协力的一方是否构成共同犯罪的问题上存在争议。 的行为会引起的犯罪结果。(3)认识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共同犯罪的意志因素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行为人决意参与共同犯罪。二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4.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以骗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等欺骗手段入户的情形,应认定为非法入户,构成入户盗窃。理由如下: 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目的。鉴于入户盗窃的非法 能因此改变入户后造成的现实危险性。欺骗手段与被害人作出错误的意识表示之间具有刑法因果关系,欺骗入户行为本身应作否定性评价,不能作为认定非法入户的阻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244.html -
了解详情
政治自由主义的要求,作为批判法律道德主义的工具存在。在古典政治自由主义语境中,危害性原则构成刑法实施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因为它并不决定将什么包含进来,却将道德性过错 行为同时发生原则、危害结果与行为间的因果关系原则与惩罚原则,这些原则深为英美刑法界认可。⒃ 大陆法国家将罪刑法定、责任主义、法益侵害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0.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所产生,那他就无需证明其他的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多大程度的参与,即可构成共同侵权。陈某在与许某发生纠纷时要求田某、孙 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 【评析】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三被告是否构成共同侵权,从而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还是三被告属于无意思联络的共同危险行为,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953.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因为行为人离职后收受请托人财物时已经没有相应的职权而否认前一行为,两者具有因果关系,不能割裂。本案中,万曾炜在浦东规土局任职,全面负责土地的规划、 有影响或决定作用的岗位,因为只有这个岗位才是影响或决定请托人是否可以获得利益,才谈得上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5219.html -
了解详情
要通过全面分析受伤者负伤程度以及所处的环境以及逃逸人对其先前的肇事行为造成的损害是否明知来把握。若肇事者明知受害者流血过多,不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就不能得救的情况 综上所述,在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若逃逸人主观上具有故意且逃逸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时,逃逸人就有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可能。...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170.html -
了解详情
;犯人指使他人窝藏、包庇自己的,都不成立窝藏、包庇罪的共犯。 此外,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刑罚目的、对故意的认定、共犯等问题都要考虑公众认同。 刑法公众 评价犯罪必须考虑过程性因素,即行为人行为实施过程本身(样态、手段、动机等)是否符合国民一般的规范理念或道德观念,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行为极容易被宣告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208.html -
了解详情
仅从刑法学、犯罪学角度研究,缺乏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系统研究;在刑法因果关系上,仅注重犯罪人个体原因及其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而忽视犯罪的社会原因及 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科学的法理成份,同时各组成部分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功能协调、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统领着整个刑事工作大局,扬弃了传统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