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均有明确规定。比如,1984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二十三条规定:子女由于生活和受教育的需要,或者父母一方 在申请再审时又提出的,可以视为新的证据。当然,如果属于承办法官贪污受贿行为导致未对这类证据作出认定,则属于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515.html -
了解详情
浅析“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 ——由“判决书拍卖事件”引发的若干思考 内容提要:近年来,拍卖判决书已不成为什么新鲜事了,据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8例之多。诸多的 几乎为空白。所以我们的检察机关也应该完善监督制度,检察院应对法院的执行行为起到法律的监督作用,而对判决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当事人应加大执法力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3.html -
了解详情
各国审前准备程序上,当然先从自我检查始。 一 我国超职权主义干涉理念原由浅析 民事诉讼是以国家权力解决以私法关系为内容的纠纷的程序。 正因为其解决 纵容当事人主义,则会出现美国历史上曾屡禁不止的当事人滥用程序而拖延诉讼的规避法律行为。所以法官应当限期交换证据,决定期日,并召开非正式协商会议明确争执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1.html -
了解详情
该证据存在吗?证据与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吗?此种因果关系具有法律上的强度吗?上述四个问题构成了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的核心,法庭和当事人的活动基本上围绕着这些问题 民事诉讼法讲座》(上),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版,第285页;顾培东:《浅析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载《法学季刊》1982年第2期;汪纲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2.html -
了解详情
相分离。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由国家机关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形下,受害人仍需就侵权行为的每个要件举证,不存在举证倒置问题。二是实行无过错归 的原则,将由此产生的不利诉论结果完全判归负举证责任一方负担,势必会与法律公平、正义的本质背道而驰。此时,将举证责任予以倒置无疑会更妥当。7对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5.html -
了解详情
分权的行使以权利主体单方意志决定为的行为,且能产生相应法律效果,并不需要另一主体的审查准允才具有意义。现代民事诉讼理念强调对当事人处分 权的尊重, 的,因为一方当事人恶意拖延诉讼,另一方断不会与其达成诉讼契约。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视为当事人放弃举证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时对逾期举证的证据不组织质证,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9.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摘要:近来证券市场中的违法违纪行为频见报端,不少受到损失的投资者纷纷向法院递交了民事诉状,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尝试通过 起诉。2001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向各级人民法院发出了关于暂不受理上市公司民事赔偿的通知。因此,2001年9月11日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了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45.html -
了解详情
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事件发生,也易矛盾激化,根据审判实践,结合所学习的土地法律法规及相关民事业务理论,就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浅述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一、诉讼主体 组织从土地被征用时就取得了土地收益权。这种权利在形成前就有村民的承包经营行为,在权利形成后,村民就取得了享有该项权利的资格,因而,在分配时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5.html -
了解详情
及司法解释对证明责任的规定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作为诉讼的先决和基础问题构成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我国,最初从立法上就证明责任作原则性规定的 “谁主张、谁举证”原则。1992年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讨论中,是采取的是行为意义上的举证责任,还是要同时规定举证责任的法律后果,形成了较大的争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20.html -
了解详情
、人身权受到侵犯时,越来越多的人们拿起法律武器,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对于侵犯自然人的人身权的民事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120条、最高人民法院的 通过一定的程序对受害人的这一权利切实加以保障。参考文献:①参见熊健奎“浅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当代法学》2003年第9期P156②参见国际人权法教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93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