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罪在司法适用方面最易引起混淆的问题。按照刑法上共同犯罪的原理,各共犯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由于国家 贯彻[J].刑法论丛,2007,(2). [20]郭竹梅.受贿罪新型暨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118. [21]吕天奇.贿赂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63.html -
了解详情
受贿罪在司法适用方面最易引起混淆的问题。按照刑法上共同犯罪的原理,各共犯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共同的犯罪行为。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中,由于国家 贯彻[J].刑法论丛,2007,(2). [20]郭竹梅.受贿罪新型暨疑难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118. [21]吕天奇.贿赂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948.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比较突出。在同一个罪名中,各地判处死刑的标准也不一致,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毒品犯罪等都有很大的差异。[23]毋庸置疑,死刑适用标准不明确和 前引[5],张先明文,第1版。 [16]参见翟中东:《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17]参见卢建平:《死刑适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9.html -
了解详情
的问题比较突出。在同一个罪名中,各地判处死刑的标准也不一致,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抢劫、毒品犯罪等都有很大的差异。(23)毋庸置疑,死刑适用标准不明确和统一 版。 ⒂前引⑸,张先明文,第1版。 ⒃参见翟中东:《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⒄参见卢建平:《死刑适用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5.html -
了解详情
渎职罪法条本身分析,其主体就不纯粹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比如,第389条规定的故意(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就明确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也是本罪主体。除此之外, 利其器,渎职罪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确实给执法带来了诸多困难,检察机关应争取相关部门的领导支持,切实加强渎职犯罪法律政策研究,做好司法解释和立法建议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943.html -
了解详情
不妥,它们能否产生竞合?由此可见,本罪是一个问题丛生的地带,然理论研究投放不足。对这些理论与实务问题,亟待深入细致的探析。 一、保护法益 根据刑法 的后果可以持一种放任的心理状态,即间接故意,因此行为人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47]实际上,这种看法混淆了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中意志因素的关系。目的犯中的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350.html -
了解详情
事项的过程中,行为人发现必然要利用其职务之便的时候,这时才有了产生犯罪故意的前提。此时行为人有选择的余地,一是即便无法完成请托事项也绝不触及 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无此类的监督检察权,所以一般不存在职务、地位形成的影响问题。然而上级检察院与下级检察院有垂直领导的关系,所以可以认为上级检察院的国家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10.html -
了解详情
事项的过程中,行为人发现必然要利用其职务之便的时候,这时才有了产生犯罪故意的前提。此时行为人有选择的余地,一是即便无法完成请托事项也绝不触及 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就无此类的监督检察权,所以一般不存在职务、地位形成的影响问题。然而上级检察院与下级检察院有垂直领导的关系,所以可以认为上级检察院的国家工作人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5.html -
了解详情
主体具有显著的身份性和具有跨国的职务便利,跨越国家是犯罪故意的重要内容,犯罪客体复杂、侵害多种法益,犯罪行为持续时间长、涉及多个国家。从犯罪来源国 行为人通常事先安排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出境定居,如果说子女出国定居只是职务人员有问题(外逃)的迹象,那么妻子出国定居,对于国家工作人员而言,往往是实施跨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10.html -
了解详情
同一法条之内的法条竞合。 三、理论反思之二:对于遮掩理论研究视角的罪名本质之反思 必须指出的一个问题是: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制定的司法解释在确定罪名时,将绝 犯罪的情况下,存在着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两个以上的自然人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犯罪故意,都认识到不是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