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应当作出限制。参照德国、日本立法体例以及相关学者的论述,可以确定以下的再审事由:(1)适用法律明显错误。(2)判决主张与判决理由矛盾。(3) 事实部分,可以创设听证制度,通过双方证据交换来达到明辨真伪的目的。第二,对于重大疑难,影响较大的案件则应当公开开庭审理,严格履行诉讼审理程序,以期正确探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10.html -
了解详情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 和检察权的相互制约,防止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滥用权力,以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独立审判并不意味着不能对审判权进行监督,借口独立审判而宣称不受任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19.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领域也不断出现高智商化、隐秘化的趋势,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为此还专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10种新类型 后置程序少了一种监督模式就增加了出现错误的风险。 因此,在现有的横向监督体制下,在正向监督相对已经完善的基础上,有必要建立反向监督机制。以职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97.html -
了解详情
,查证属实,是否应当执行死刑的案件,授权最高人民法院裁量。这一思路确有新意,且不失为一个限制死刑适用的妙方。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案件的特点为解决难题提供了事实基础。留有余地判处死缓案件在有关量刑情节的证据上存在瑕疵,不排除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不会因为罪犯又犯新罪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0.html -
了解详情
混乱了。 二是推进审判程序,使法官能够在公诉的支持和程序的推进过程中,对案件事实确立心证,并确定如何适用法律。这是公诉通过程序推进实现实体效果的功能, 无论是一审判决抗诉,还是再审抗诉,都应当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抗错误的无罪、罪轻判决,又要抗错误的重罪判决。 (三)公诉工作实现客观公正的途径 客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50.html -
了解详情
种证据种类区分中:物证、书证,是指可能或实际为与适用实体法直接有关的案件发生并在诉讼程序外直接或间接形成的、不属于其他法定证据种类而用于证明的各种纯粹的 ,而应该视为书面材料,因其已脱离计算机),因而导致其不当的认为电子计算机记录都完全符合书证的特征,也错误的将视听资料与其表意或表象内容反映的其他人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3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参与权。在未来修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时有必要通过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合理的审级分流有效保障诉讼效率。 【关键词】减刑;假释;程序;诉讼化改造 【写作 的批复》规定,如果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最终裁定确实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或者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人民检察院仍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57.html -
了解详情
形式主义的东西来看待,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三,设置保护权利的程序,使法院执行对一切人都适用的法律,以保护公民的权利,这是实行公平审判的先决条件。 ,发现有问题的案件420件,占检查数的3.4196。其中,超过审理期限的128件;程序违法的274件;实体部分定性不准、量刑不当、认定事实错误的18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08.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别法之具体规定,千遍一律认为可以,在逻辑思维上是错误的,在法律适用上是粗糙的,在审判结果上是非法的,很可能导致审判权对行政权正当依法行使的干扰, 的向民事主体回归,在这个问题上,法官、法院必须清晰明了。把民事那件当成行政案件,与判决儿子、父子、丈夫在家中当县长无异。 4.3.3后果三,违反行政执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69.html -
了解详情
》第180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51条的规定,对上诉人上诉请求的范围以外原判决确有错误的,也应予以纠正。不但肯定了法官可以基于客观真实的 并非我国民事诉讼法独有,但是我国二审发回重审的案件占二审案件的比例之高非常罕见。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发回重审只适用于两种情况,但是由于规定的标准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