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20]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21]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2000 877页。 [43]参见杨立新、曹艳春:《论脱离人体的器官及组织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则》,《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44]参见杨立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49.html -
了解详情
引发人们对知识产权以独占和垄断为特征的私权属性的质疑。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近年来西方社会在法律上进一步强化对权利人的垄断保护,此举却遭致 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参考文献: [①] 参见芦琦:《论自主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护》,《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②] 当然,TRIPS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5.html -
了解详情
来弥补,但这又削弱了实行行为的定型性。 在我国,共犯从属性说不仅无存在的法律基础,而且事实上也无法推行。主张作上述解释的学者也意识到,被 [2],余淦才文。 [18]因为只有否定单独教唆犯也能定罪处罚,才可能贯彻教唆犯从属性说。 [19]参见前引[3],张明楷书,第342页。 [20]参见前引[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20.html -
了解详情
的活动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宪法不同于其他法律的决定性属性即本质属性,是给宪法概念下定义的本质基础。这样,我们便可以给宪法概念 头脑中业已根深蒂固的宪法是公共帽子的印象,使宪法成为一个有自己独立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部门法,并使以前政治法领域的大面积管辖空白得以充实。传统宪法学理论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24.html -
了解详情
一起,融合得天衣无缝,可以说他是阐释作为个体的人与作为社会的人这两个根本属性最到位最超前最值得称赞的思想家。卢梭被赞誉为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切实是当之无愧,他 贯穿于一个生命的始终。孩子由社会抚养教育比由父母抚养教育更有利于这两个根本属性的发挥,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实际上,卢梭也是爱孩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594.html -
了解详情
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21】教唆犯从属性说这一理论也不例外,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 ,2006:35. 【4】[日]曾根威彦.刑法学基础[M].黎宏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40. 【5】黎宏.日本刑法精义[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7.html -
了解详情
。这一定义科学地概括了共同犯罪的内在属性,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为有效地惩治共同犯罪提供了法律武器,为理论上研究共同犯罪指明了方向 [ 国家刑法中关于共同犯罪的定义或者处罚共同犯罪的概括性规定就是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的法律根据。 需要注意的是,如前所述,我国通说认为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是二人以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516.html -
了解详情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页。 [20]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21] 魏振瀛主编:《民法》,北京大学出版 877页。 [43] 参见杨立新、曹艳春:《论脱离人体的器官及组织的法律属性及其规则》,《中国法学》2005年第5期。 [44] 参见杨立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678.html -
了解详情
专业服务要求从业者必须保持判断的独立性[2],即法官的独立性;同时,法院之裁决利于法律秩序之形成,受惠者是社会大众,法院应属公益组织,公益组织面对的问题是 成了法院的象征,审判就成为法院的本质属性。审判既是程序活动过程,也是程序活动结果。法院是以亲历性经验和法律知识为中心的高度专业化的审判业务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607.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者决定具体事实能否认定的行为规范。作为证明标准的基础理论问题,就是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辩证关系问题。这里的核心就是证据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对于客观真实与 。这种证明作用即证明力或证明价值,也是在证据进入法律层面之后才产生的概念。证据的三个属性在存在的领域和层次以及时间上并不是相同的或者呈同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