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完善了分权学说,成为宪法的理论基础,其后国家机关及组织法一直是关注重点。 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后,国家机构也成为法学 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且我国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前面都要冠以人民二字。[7]这些都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理念的因素。 国家机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6994.html -
了解详情
发展的水平。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同样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渐进性。 (四)如何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审级制度并非唾手可得 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改造,无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尽管别国的法治经验有时能够与中国国情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别国法律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85.html -
了解详情
的著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央行的政策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有效帮助央行维持经济稳定,也改善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2006年11月18日,http : //www 与自由。因此,本基本法适用于全体德意志人民。 [22]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宪法也没有作到这一点,而只是在宪法序言中意识到了自己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4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环境。党在十三大所确认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都成为以后宪法和法律制定与修改的重要依据。因此,政策是中国法律 任意裁量,避免因法官对政策把握尺度不一而导致同案异判,损害法治基础,故而就目前的司法实际水平而言,笔者建议应当尽量扩大直接运用、减少间接运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2.html -
了解详情
关系。其次,宪法规定的一国两制有利于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基础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国家结构理论,是对世界 司法制度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是社会主义司法理念的核心。我国的调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的有效补充,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很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830.html -
了解详情
法系国家,并为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予以更为彻底的推行,我国则在建国以来的一个较长历史时期中奉行这种模式。倡导职权主义模式的理论基础在于主张社会是国家管理 激烈竞技,这种以古典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形式法治之纠纷解决模式中,自由成为程序的内在精神,程序进行遵循自由主义理念,以绝对的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自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952.html -
了解详情
择其要者,其基本的理论要点包括:第一,现代法律信仰的形成对法制现代化意义重大,既是法制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法制现代化的观念基础。[2]第二,当然 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法律环境。第三,法律信仰的虚无是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障碍之一,必须大力建构相应的内外在社会文化条件和法律环境,以培育全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21.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沿革意义,而不认为心理强制学说能成为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注: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因为将两者都 说是人权保障理念的进化之外,还可说是刑法谦抑精神的内化。 对于新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的社会主义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92.html -
了解详情
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第一次从治国基本方略的角度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但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依法治国 从根本上来说,认为刑事责任关系到人的自由,只有法律才能加以限制的观念是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因为法律是直接代表人民的主权机关(即议会)制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7.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实践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法律监督权的最高监督地位。1924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根本法》在宪法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规定了法律监督权。 与行政权双重属性说比较合理。理由在于,对我国检察权性质的定位,不仅要考虑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历史发展,还要站在检察权之外,正视我国司法改革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8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