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理,可以从下述两个方面讨论:从实体法角度来说,确定判决使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得以确定,在此之后,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院,都应当遵从判决的实体 法治社会中,国家设置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目的就在于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完善的程序保障,并在这种保障之下实现制定法所确立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秩序,因此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71.html -
了解详情
,但并不赋予个人有直接请求行政机关为一定行为或不行为的权利。此种事实上的利益称为反射利益而非固有意义的权利。{21} 第五,可救济性。其一,基于立法政策, 经营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也说明特许经营法律关系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其二,特许经营的核心是由被特许人取得某种独占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99.html -
了解详情
观点倒是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这种种弊端,但同时,第三人制度试图一次性解决纠纷,在不同的法律关系主体中发现纠纷的真正主体并让其承担责任,从而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等 对该问题的看法。 参见肖建华:《论我国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重构》,《政法论坛》2000年第1期。 参见《民事诉讼法之研讨》第四册,台湾三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6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使法官相信却有这一证据存在。如果该证据存在于对方当事人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之手,那么法官可用命令等形式要求该证据所有人将该证据 及其本土资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169171。 [8]章武生.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M].法律出版社,2000,56223。 [9]林婉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转让的原因。物权行为理论虽然意识到绝对权与绝对法律关系,却没有将它贯彻到法律行为领域,也就无法解释在不动产善意取得中,是如何导致特定人和不特定人 无异议登记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但是他们并不是出于对绝对法律行为的考虑,而是对公示公信的需要。 [17] 参见董安生:《民事法律行为合同、遗嘱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70.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导致裁判明显不公。可以说,这类证据应是在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当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或者是证明案件事实所涉法律关系的主要事实,或者是裁判据以作出的主要依据 制度。证据交换是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制度,也是举证时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审前准备程序中,证据交换对于固定争点,防止证据突袭具有重要意义。而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470.html -
了解详情
,即民法的制定和完善,这是法治的实质工程。 二、20年来中国民事立法及其对法治进程的意义 既然民法是真正意义的法治的实质面,那么,中国这20年来,每 的法学家,如川岛武宜、昂格尔等,都注意到了法意识与制度的相互依存关系。法意识是法治的先决条件,否则法治寸步难行,在法律后发国家贯彻法治,首要的难题便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1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 2.原告转化第三人的情形: 人民法院对被告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应该是一种极其例外的情形。 对民事财产保全制度的压缩:行政诉讼中的财产保全只限于诉讼中的财产保全,无诉前财产保全。从《最高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65.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的离婚制度分为登记离婚制度和诉讼离婚制度,前者是指允许婚姻当事人通过行政程序解除 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乃至整个社会的秩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律师调解 律师调解,在实践中应用较多,律师利用其丰富的法律知识和司法经验,作为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36.html -
了解详情
告知、言词辩论之更新、判决之宣告等事项。在民事审判中,为贯彻言词原则并保证判决之公正作出,各国立法均强调对于法律所规定的言词辩论之方式,法院必须严格遵守,若有违反 诉法第97条)、诉讼救助(参见现行民诉法第107条)等。因此,在这些制度的适用上,与德国、日本民诉法之规定作相同之处理并非不可能,也即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