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等的公务活动中所进行的选择自我认为是最佳目标及其实施方案、手段和方式或方法的决断性行为。这里的自我认为是决策主体的认识, 而实际上, 很可能由于 过于自信这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之外,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还可以表现为过于慌张。过于慌张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在某种危险状态下, 已经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或者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77.html -
了解详情
计算机上输入一定的程序或指令,都表现为同样的行为方式,根据传统的作用分类法,已无法准确界定主犯与从犯的界限;网络共同犯罪在表现形式上也与传统刑法中的共同 则是从狭义上来理解,认为网络共同犯罪是主要针对通过网络实施的危害网络系统及其数据的共同犯罪行为。[ 3 ]这两种观点在对网络共同犯罪本质的理解上并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9.html -
了解详情
以若干小的要件的面目出现。在这些小要件中,只有危害行为具有共有要件的意义在所有的具体犯罪构成中均以要件形式出现(非此不可),而其余要件都只具有特有要件 之要件的同一术语(如犯罪时间、犯罪地点),在不同语境中之异义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这种情况在逻辑学中被称为同一语词表达不同概念,参见本文后述)。 ?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463.html -
了解详情
弥补其缺陷。 其次,在个人本位优先抑或国家本位优先不同价值取向下对犯罪定义及其特征进行讨论。个人本位主义主张社会由个体组成,旨在实现个人的价值目标,对个人 主观因素的影响,从本来意义上去把握社会危害性的现实表现形式和范围,为刑事立法提供事实性的依据。换言之,由于具有社会危害性行为的范围远远大于法益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692.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机关在查明犯罪事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犯罪人的个人情况特别是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程度及其改造的难易程度,这无疑是正确的。我们认为,正确认识人身危险性在刑罚 即罪过形式是判断主观恶性的关键性的因素。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犯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行为事实是主观恶性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无论在地位、作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都存在着原则的区别,不同将两者相提并论,混为一谈。所谓刑事责任,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引起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人 ,因而罪行的轻重与刑事责任的大小未必成正比。例如,甲乙二人所犯罪行及其社会危害程度大体相同,如果甲犯罪时是未成年人,或又聋又哑人,或从犯,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25.html -
了解详情
与其他构成要件相结合时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2)本罪的危害行为表现为提供前述犯罪对象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不构成本罪;( 相关的伪造罪、与计算机相关的诈骗罪)、与内容相关的犯罪(儿童色情犯罪)、侵犯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罪。在《公约》通过后不久,2003年1月28日欧洲理事会又通过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1.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或者说犯罪构成要件,无非是一般的人类行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正确地界定行为及其构成要件的内容,是正确地认定犯罪及其构成 现行的犯罪构成理论,无论是四要件体系还是三阶层理论,却都将行为(如三阶层理论),或者危害行为(如四要件体系)作为犯罪成立的一个构成要素,这些表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65.html -
了解详情
在我国是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即该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不管实施了多么严重的危害行为,不论其主观意志如何,一律不得要求其承担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无疑 的取得,对于一个未成年人而言无疑是不可能的。正是由于未成年人实际享有的政治权利及其有限,理论界关于能否对未成年犯罪人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争议颇大。基于以下原因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2.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考虑到自然人和法人在同一犯罪行为中承担刑事责任的差异。单位或单位直接责任人员是我国经济法律确立法人犯罪刑事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九十年代的经济立法中涉及 足够的重视。(三)只对法人违反民法、经济法、行政法造成严重危害行为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由于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分别规定了民事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