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受诉人民法院在办案过程中,为保证判决的执行或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 ,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 在英美法系国家,大都注重审前和解。像美国的民事诉讼,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就是90%以上的案件都在审判之前通过和解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3.html -
了解详情
设立证据失权制度,因而不具备当事人确定争点、固定证据、促进和解的功能。可见,在我国立法上,民事审前准备并未形成完整的诉讼程序,其只是庭审活动的一个阶段 详尽和法院职权主义传统的影响,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原则实际上并没得到真正贯彻执行。要想建立完善的举证责任制度,真正贯彻谁主张谁举证诉讼原则,必须从以下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32.html -
了解详情
和解及其制约等一系列问题。简而言之,关于行政强制中和解制度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规范与细化,认真解决行政强制执行和解的程序、效力和纠纷解决等问题,明确和解 可以判断处于通过行政厅的权力行使便可以轻易阻止的状况;并且(3)以民事裁判及其他受害者方面的个人性努力,被认为难以充分实现防止危险之目的的事情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79.html -
了解详情
而替代性的非刑罚处罚方式中最为符合刑法谦抑性理念的当首推刑事和解制度。从对务虚性的刑事理念的刑法谦抑性的倡导到具有务实性的 其规定法院审判案件, 依法公开, 实行人民陪审制度。民事及轻微刑事, 得由人民调解之[ 16 ]999 我国现阶段的刑事立法关于刑事和解的内容不仅沿袭了传统内容, 而且与国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70.html -
了解详情
经验,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浅见以供探讨。 (一)行政诉讼协调和解的范围界定 行政诉讼毕竟不同于民事诉讼,有其特殊性。在行政诉讼中,并不是所有的行政案件 制度的结案方式选择以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的形式更具有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9.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操作中,一些法院开始对检察院的再审检察建议持否认态度,认为依照现行法律规定民事案件提级再审,基层检察院不应再向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因此,法院认为不宜 矛盾,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三是以检察和解的方式终结执行。现行民事检察工作中的检察和解权是依据《民事诉讼法》207条引伸而来的。检察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845.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由公安机关、人民调解组织,通过被害人与加害人协商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被告人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刑事协商过程中,《刑事协议》中达成的民事部分的和解和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悔过,必然涉及国家追诉权的合理让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0.html -
了解详情
,对方须先申请法院作出令违反和解条件一方履行义务的裁定,如果后者仍不按裁定履行,才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三、重构我国民事简易程序的设想 1、建立 事实核对清楚后,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直接作出裁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8条规定:对下列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径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155.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的价值产生了模糊认识,一度忽视了调解,提升了判决;2002年以来,随着执行难、上诉多、申诉频繁、缠诉上访问题的突出,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调解又产生 分析 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有类似我国法院调解的诉讼制度,如民事调停或者诉讼和解制度,而且从西方国家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来看,为了适应纠纷解决多元化的需要,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4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的,故一般多易于得到双方当事人的承认和自觉执行。[20] 由于ADR具有这样一些优点,因此ADR 自上世纪60年代在美国确立以来 旺盛的生命力,预示着它远大的前途。有数据表明,现在美国95%的民事案件经过和解和在法院内附设的强制仲裁或调解等代替诉讼解决纠纷程序中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