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这三种规定,首先将自然人与合伙排除在外是较为妥当的。因为自然人以其自身所有的财产为其债务提供担保,而合伙组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未能向债权人完全清偿债务 规定。笔者建议:现阶段,我国应当将浮动抵押的设押主体只限定为公司法人。公司受资本三原则的限制,财产相对稳定、财产关系及经营情况容易受到监督。因此当抵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81.html -
了解详情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2 诉讼主体的确定 2.1 有权提起法人人格否定之诉的 判定“严重损害”,则需要司法通过判例明确有关标准。我个人认为需要结合案件的整体情况,并通过该股东的行为给公司的资产、负债、现金流等实际影响等因素综合判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9637.html -
了解详情
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或者未经依法清算,以虚假的清算报告骗取公司登记机关办理法人注销登记,债权人 的股东,但不限于持多数股的股东。 2.对于名为有限责任公司实为个人的独资企业,人民法院应认定企业主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因下列情形致使公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32.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关系。《民法通则》确认了公司的法人资格,但是对公司内部组织结构运行、股东权利等细节问题却没有涉及。所以,我们可以修改合同法、修改合同总则有关制度 对这些要件,可以采取相反的顺序推论。损害后果要件比较容易判断,表现为债权人的债权请求权没有得到满足,公司的财产不足以支付。债权的多少,可以用数字来替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333.html -
了解详情
开办公司的主管部门或者开办公司的申报单位、投资单位在注册资金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第五条规定注册资金是国家授予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自有 ,利益受损则在情理之中。其次,公司成立之后运营过程中,股东利用公司独立人格,以公司之名行股东个人利益之时,对公司的造成损失及影响再所不问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286.html -
了解详情
是股份公司的发展,所有权和经营权也越来越分离,公司经营权相对独立,从而加强了公司的非个人性,成为独立自主的法人。美国学者M克林纳德和C耶格尔在他们的《 的(指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非正常压价出售财产;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放弃自己的债权),;破产企业的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1.html -
了解详情
利益主张否认公司法人人格,则通过部分限制适用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相分离原则,将已经由分离原则确立的公司财产。依据衡平和正义的理念,重新确立为公司股东的财产 中的反向刺破,它是指公司股东在诉讼中主张公司的独立人格应当被否认。⑥ 四、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个人股东与法人股东适用有所区别。德国《股份公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301.html -
了解详情
法定义务,企业开办者或投资者仅以其出资为限对企业法人承担责任,除出资之外,其不再以自己的财产对企业法人的债务承担责任。但赔偿责任是要求企业法人的投资者 光著:《民事诉讼法》,大中国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87页。 肖建华著:《中国民事诉讼法判解与法理当事人问题研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42.html -
了解详情
便捷的退出通道方面对吸引风险投资也有善可陈,而这些都是采取公司的形式所做不到或作不好的。就内部治理结构而言,有限合伙没有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这 与团体设立人(成员)的个人财产和责任相分离。从这一意义上讲,团体人格可分为两个不可分割的侧面:一为形式人格。即法人得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一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96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作如下探讨,以使明确其标准,为创制司法解释提供参考。 1、虚假设立公司滥用法人人格的行为。虚假设立公司的行为,在实践中主要包括:(1) 成员财产混同时,其导致的必然后果是法人财产成为个人财产的一部分,法人人格独立随之丧失,不法行为人极容易滥用法人人格转移法人财产,逃避债务和责任,因而必须否认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3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