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中再次发生交通事故致死等,就不应认定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者,必须是行为人逃逸行为 这是肇事后的结果行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因此应定交通肇事罪”。④“如果行为人发生重大事故,为逃避责任,故意将致伤人员移弃荒野造成死亡的,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7879.html -
了解详情
,对违规只是定性而并不区分程度问题;而对于后果,也只是提出了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求,并不涉及死伤人数及能否赔偿等问题。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 的经验法则不能成立有效的推定。⑴而这一点,恰好是认定行为人对逃逸后再次发生交通事故中的死亡结果持放任心态,最受质疑之处。逃逸过程中的再次肇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63.html -
了解详情
应从一重罪即按敲诈勒索罪(预备)定罪处罚。【关键词】敲诈勒索罪;犯罪预备;交通肇事罪;想象竞合犯【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人民法院报》2007 的人员及其他人员; 主观要件是过失,即应当预见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因为疏忽大意而投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08.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过失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不比一般的海上、航空交通事故以及重大工程事故、消防事故犯罪的危害性更高。所以将交通肇事罪作为这方面的一个特殊的立法例笔者认为 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的交通警察,听候处理;过往车辆驾驶人员和行人应当予以协助。”也就是说,抢救伤者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9.html -
了解详情
有故意犯。{1}如果这种解读可以成立的话,危险驾驶犯罪行为就基本上都可以被纳入交通肇事罪的规范范畴之内。但是,这种学理解释实际上造成了体系冲突,存在的问题是, 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1条中也规定,对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要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33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764.html -
了解详情
八年五月二十二日 法院裁判理由以及判决结论: 被害人作为行人,在道路上行走也应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一条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的规定, 朝自己开来的车辆的,因此,应该立即避让而不避让仍然逆行,是重大过失,也是本次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被害人醉酒,对其受伤后胸腔出血造成一定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3113.html -
了解详情
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即一旦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实施逃逸、破坏现场等有碍行政责任认定、试图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 了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更要求重大损害结果是由于行为人的违章行为所致,即违章行为同损害结果之间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233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情况看,危险驾驶行为导致最终的实害结果的可能性极大,实践中的很多重大交通事故,均是由危险驾驶行为引起的。这也是为什么民众呼吁通过刑法禁止危险 。上海法官的复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72]换言之,从实践来看,这种以牺牲个人重大实体利益为代价的刑法规范,不仅不能维护国家机关秩序,甚至会不断激化社会矛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074.html -
了解详情
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系故意犯罪,行为人希望或放任危害结果发生,两者截然不同。发生交通事故后,如果行为人为杀人灭口,又故意将伤者撞死或碾压致死的;或者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会与交通工具有关。 4、交通肇事罪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 事故发生的时空条件不同。交通肇事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原则上限于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9058.html -
了解详情
基准刑的10%以下。7、对于被告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应当综合考虑被告人交通肇事犯罪情节、伤亡人数、违章的原因及严重程度、赔偿数额以及被害人谅解程度等 (3)醉酒驾车(即行为人血液酒精浓度超过80mg/100ml)致使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4)多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被行政拘留的;(5)曾因交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703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