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官也并没有完全地做到袖手旁观。比如:在美国的和解会议上,法官可以对当事人的请求作出评价,帮助他们了解诉讼中潜在的有利点和不利点,并就合理的让步提供 在一审判决前,进行和解;也可以在二审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前进行和解。但在上诉期间内当事人不能进行和解,在此期间内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只是诉讼外和解,不能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58.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主动审查处罚本身是否合法。如处罚本身不合法,则应撤销全部处罚决定而非诉求本身;③中法院对撤诉权进行干预,是司法权对行政诉权的限制,④中二审审查的范围超出 仍不足以补偿,主动给110元,多给10元的行为并没有违背判决确定的义务,当然也不违反既判力理论。因此,行政机关可以对行政行为作有利于相对人的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4.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侵权,但对该判决结果,二审法院未阐明任何理由。显然,从法理上讲,二审法院的判决证据是不充分的,违背了证据法。 那么,二审法院是否有其他办法 的规定,有学者认为本条规定虽然没有使用'司法认知'一词,但'当事人无需举证'的后果是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上述五种事实,因此,本条从另一个侧面规定了司法认知,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35.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机关也不能再就民事案件向法院提出抗诉,因为民事诉权均为当事人自己所享有,属于私权自治的范围,是否行使应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检察机关强行介入一方当事人的私权 再审理由。当事人享有了再审之诉权,但这种诉权是基于对已经生效判决的一种司法救济的权利,不能等同于普通一、二审程序中的诉权而享有较宽和广泛的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5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的权利。一旦法律规定当事人享有再审诉权,该当事人就可以对生效裁判提起再审之诉,在符合再审之诉的要件时,法院就应当受理并予以裁判。 在我国的审判 诉的要件继续进行审查,尤其要对再审事由进行初步的实质性审查,即判断再审事由是否成立。如果再审事由不成立,就判决驳回再审请求;如果再审事由成立,就对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4.html -
了解详情
到按揭房的归属认定及分割问题。因当事人认为法院没有正确处理好家庭财产的分割,对法院的一、二审判决极为不满,在执行过程中,已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诉。笔者仔细分析 使用。因此,我们在认定讼争房屋产权归属时,不能单凭当事人取得的房屋权属证书的内容及时间来认定,而应以讼争房屋是否已登记于登记薄上,并且应以登记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439.html -
了解详情
),在审理中发现原一、二审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分别情况处理;对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受理条件的,裁定撤销一、二审判决,驳回原告起诉。上级人民法院提审 和审级制度不同,其是否可以进入再审程序应有所不同。但是,民事诉讼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从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立案标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8.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能片面强调哪一方面。刑诉法职能管辖的规定可以防止司法机关对刑事案件互相争夺或者相互推诿,因为司法机关只有依照法律规定的管辖分工,才能更好地完成刑事诉讼 后以贪污罪作出一审判决。但在二审程序中,上级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应当定职务侵占罪,那么法院是否仍认为管辖范围不对,侦查主体不合法,收集的证据无效,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32.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将答辩的不作为视为被告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判决原告的诉讼请求成立。 关于被告的答辩的性质,传统观点认为这是被告的权利,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出,但 不可避免,宁愿将负担压在法官肩头,也不该对当事人施加过多负担,否则这种暂时性结案的制度设计反而会大大增加纠纷最终解决的成本,并进一步削弱司法制度解决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5.html -
了解详情
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确定。”根据此条规定,我们举证期限制度是采用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当事人约定举证 改判的,作出了两点处理:不将原审定性为错判;赋予一方当事人请求提出新证据的当事人负担因重审或改判而增加的差旅、误工、证人出庭作证、诉讼等合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