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形式。[1]还有人将质证理解为质询、质问。即在民刑诉讼中,司法机关对证人证言、当事人的供述或者陈述,以及在质证过程,对质一方对另一方的叙述 不通知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庭,以宣读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代替了法庭质证。 根据我国民事审判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我认为质证程序应安排在法庭调查阶段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2.html -
了解详情
。[32]但也正因为如此,莫兆军案更加凸显了司法公信对于公正司法的决定性影响:西方法治理念和诉讼制度的有效运行,高度依赖一种相对和谐、相互信任的法 司法的这一现实处境,有助于我们寻求和探索公正司法的改革之路。 本文做了很多中西对比。实际上,本质的问题并不在于法律是否移植,法学源自何方。只是因为法律移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8509.html -
了解详情
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改革的方向是引入西方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鼓吹司法独立; 以推动司法的专业化和审判行为的规范化为核心,提高法官法律解释和证据规则适用 将构建民意沟通表达长效机制当作法院三五改革的重点之一,还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意沟通工作的意见》。各地法院纷纷推出改革举措,包括各种便民诉讼服务措施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7208.html -
了解详情
会有诉讼制度的现代化[5],因此,民事诉讼法的改革首先应在理念上加以变革。引导民事诉讼法修订的理念也许较多,但其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理念当属司法正义( 的难题,因而从回避制度的根本目标出发,他们理应成为回避对象。由此可见,回避制度亟待修改完善。 此外,两审终审制涉及审级制度,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将其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621.html -
了解详情
。 (四)刑事和解制度 刑事和解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影响到了整个侦查、批捕甚至是公诉工作。早在 2000 年,我国就开始出现刑事和解改革的动向,基层检察院也 是一个机遇。 三是逮捕必要性审查制度的完善、逮捕程序的变化、审查批捕期限的延长,也带来了战略机遇。这些变化带来一种准司法化的发展趋势,审查逮捕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212.html -
了解详情
即可在实践中通行无碍。显然,此次《草案》提出的改革方案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但问题在于,秘密搜查制度的根本问题究竟是合法性问题,还是合理性问题?如果 的证据是否真实、来源是否可靠以及当事人是否能据此提请司法救济。 由此可见,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侦查中的搜查虽然不准许当事人及辩护人在场,但却并非秘密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18.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7大方面22项程序或制度的增删修改。草案一经公布,便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引发巨大争议。截至意见征集结束之日,仅全国 关系。 2011年,多年以来没有实质举动的两高开始加快铁路司法改革的进程。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铁路检察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铁路两级检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929.html -
了解详情
主席的条款就付之阙如。事实上关于国家主席的存废之争反映了党内政经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 [55] (四)修宪内容集中于序言和经济条款 在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上,我国宪法是循着适应不适应修改再适应再不适应再修改的轨迹,而不断地进行着修改 [56] 三十年年来,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试错渐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093.html -
了解详情
莅庭义务,不能再退回到改革的原点。 对于上述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我国现行法律关于驻所(监)检察官的制度设置,以向强制医疗机构派驻 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第622页。 [21]关于精神病人鉴定问题的研究,可参见陈卫东等:《司法精神病刑事立法与实务改革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313.html -
了解详情
弊端的认识也在加深,社会各界关于死刑制度的思想观念和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次,国家不仅仅需要聆听民众的声音,更负有引导民意循着理性方向发展之职责。 所有的证据在法庭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就我国司法现实而言,笔者认为,可以探索多元化的制度选择。如对死刑案件复核程序进行适当的诉讼化改造,规定死刑复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0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