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McAninch: Unfolding the law of double jeopardy, South Carolina Law Review1993. {29}陈瑞华.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0}张毅.国际人权公约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77.html -
了解详情
患者不具有同意能力。组织他们出卖自身器官的行为不构成本罪而构成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第四,同意必须是基于活体器官出卖人的真实意思,而不能在 各论[M].东京:成文堂,2008:665. {23}陈家林.盗窃、侮辱尸体罪若干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3,(10). {24}张明楷.刑法学[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38.html -
了解详情
最狭义的有形伪造,还是需要研究的问题。[4] 借鉴国外关于伪造罪的理论,结合我国刑法规定,笔者认为,我国刑法中的伪造、变造犯罪可以分为六类:(一 、证件的,虽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客观上属于无形伪造公文、证件,但因为缺乏故意而不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而对于欺骗者应当追究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0.html -
了解详情
犯理论探讨 混合身份共犯,就是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而进行的身份犯罪。在共同犯罪中,无特定身份者可以与有特定身份者共同犯真正身份犯罪。首先 6月版,第352-358页。 (6)谢望远主编:《国家工作人员犯罪认定中疑点难点问题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47页。 (7)潘伯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20.html -
了解详情
以及承继的共犯的成立等问题。即成犯,是指一旦发生法益侵害结果,犯罪便同时终了,犯罪一终了法益就同时消灭的情况。故意杀人罪便是如此。状态 [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3)。 [9]胡云腾,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 [10]〔日〕大谷实,刑法各论[M]. 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00.html -
了解详情
[6]参见夏勇:《中国废除死刑应有的观念准备》,载陈兴良等主编:《死刑问题研究》(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 胡云腾提出的第一阶段 德书,第464页以下。 [38] 不止于此,如果死刑适用的面及于谋杀以外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犯罪人还会产生与其将其打伤不如将其打死的想法,因为打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00.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问题 《刑法修正案(四)第八条规定了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在研究这种犯罪的罪过形式时 , 又直接涉及到 构成 , 而后者 可以由任何单位中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二是主观方面虽然 都是故意 , 但前者要求必须以牟利为目的 , 行为人追求的是金钱物质利益 ; 而后者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69.html -
了解详情
不明罪是我国刑法分则中最具有争议性的罪名。然而,这些存在的问题是从何而来的?刑法学界没有过多的研究,笔者对此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 ,则是作为与不作为均有。 (三)观要主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即共同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犯罪故意,具有两个因素:一是认识因素。认识因素是指共同犯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519.html -
了解详情
中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是否划分主从犯问题的请示 》中,答复如下:在审理单位故意犯罪案件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1998年,第322页。 [5]高西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第156页。 [6]张国轩:《单位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33.html -
了解详情
,我们有必要在此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同时,作为一类犯罪,我们还有必要对各种计算机犯罪的罪名进行研究,只有科学地规定各种犯罪的罪名,才能准确地揭示其内涵 三,依照《刑法》第286条的规定, 故意制作和故意传播这类破坏性程序的行为都属于犯罪。但是又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究竟达到何种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