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不受理法人因人格权受到侵害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在事实上剥夺了法人的诉讼权利,是我国在精神损害赔偿规定方面的一个法律漏洞。因此,为保护法人的人格权 有精神损害,就等于否认法人的人格,其结果必然使法人本身失去存在的依据。(15) 评析之三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功能是什么? 否认说还有一个重要观点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99.html -
了解详情
、苦恼等实际损害。目前,对医疗纠纷中的精神损害是否赔偿,各种有关法律法规尚无明文规定,但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对精神损害进行赔偿的案例,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精神 情况下有例外。在我国,仍是持过错责任原则看法的人占多数,处理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也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其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公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571.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 近几年来,我国立法对人身伤害精神赔偿经历了一个由不承认到逐渐认识的过程。归纳起来现行法律、法规的主要规定有: 1、199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死亡补偿费,它们实际上是对人身伤害予以残废者及死者近亲属的精神赔偿的一种肯定,是人身伤害赔偿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此法将残废赔偿金包括在残废者生活补助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012.html -
了解详情
的特定纪念物品造成永久性灭失或者毁损的,物品所有人同样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上述司法解释的意义之一在于,它拓宽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使其不仅适用于人格权 补偿的理念下,违法之物同样存在一个征收补偿的问题,最典型的就是违章建筑的征收问题。财产权的法律属性之一即在于合法性,无合法权源而拥有之物不可能成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720.html -
了解详情
,但诉讼法和司法实践体现了相关精神。同法、德等国一样,日本诉讼法学家为规范恶意诉讼也是从实体法中寻求法理依据。发展于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和发展于侵权 .案外人主张侵权赔偿责任的起始时间 诉讼欺诈行为何时构成对案外人权利的侵害?我认为法院的判决书或调解书生效之后,并不必然发生侵害案外人权利的法律后果,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4.html -
了解详情
未处分的财产,因此,对原告要求分割房产的主张,本院予以支持,对被告的辩解,因证据不足及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不予采信。 因此,东陵区法院一审判决估价70万元的 忠实义务从道德入法律的升华。作者认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请求离婚损害赔偿的事由范围偏窄,应作目的性扩张解释使之更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精神;加之婚姻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99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例如,侵权责任法第15条中规定了赔偿损失,即对财产损失的赔偿。精神损害赔偿是特殊的赔偿,所以该法作出了特别规定。再如,侵权责任 。但《侵权责任法》颁行以后,关键在于如何使这部纸面上的法律(Law in Paper)变为行动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 。法无解释,不得适用。为此,在今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7.html -
了解详情
。 【审判】 本案争议焦点为:原告要求被告赔偿的护理费、营养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有无事实和法律依据? 本院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 请求。 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评析】 本案系原告在乘坐被告所有的车辆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而受伤,双方之间存在公路旅客运输合同关系及人身侵权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4.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探索广泛开展。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各地司法机关在试点过程中标准不统一,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刑事和解制度不断遭受质疑。本文旨在厘清 刑事和解,应当要求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一是当事人双方可以就赔偿损失、恢复原状、赔礼道歉、精神抚慰等民事责任事项进行和解,并且可以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33.html -
了解详情
尊重。这也就为确立人格物及其建立对其系统的保护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或基础,也是必要性的论证根据。对于人精神维度的关注与尊重的要求使这种特定物具备了独立出来的现实和 物》,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2期;常鹏翱:《论物的损坏与精神损害赔偿的关联》,《法律科学》,2005年1期;余延满、冉克平:《违约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