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警组织提供情况,走私犯罪分子供词提供的材料,以及查处其它刑事案件中发现的走私犯罪活动等。4.走私犯罪人投案自首。有的走私犯罪分子迫于法律威严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其如实交待罪行和供述集团内幕,因此,在询问这些犯罪嫌疑人时,要巧妙运用策略,特别是讯问集团案件时,要攻其薄弱环节,进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52.html -
了解详情
是我国革命斗争的产物。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对于充分发挥侦查机关的主动性及实现追究犯罪的高效率均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不过,从完善刑事诉讼立法和改进司法的角度 活动的滞后性,检察机关只是通过审查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的卷宗、证据材料和讯问犯罪嫌疑人,往往难以详细把握案件的全部情况,特别是侦查中的活动情况,这势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94.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死刑错案的祸根在于“屈打成招”,因此必须痛下决心消除刑讯逼供这一顽症,具体措施包括: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律师在场制度,以及讯问时实行录音甚至录影制度,如 ;确立侦押分立制度,即负责案件侦查讯问的机关与羁押犯罪嫌疑人的机关应分别设立,同时,借鉴国际通例,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或剥夺必须通过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64.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的冲突给予合理解释。比如德国学者认为,[10]侦查法定原则虽然要求检察官在发现犯罪嫌疑后,应当迅速启动侦查程序,采取必要的调查手段,即侦查机关对于是否发动 当然,另外一项可以考虑的更为“便捷”地实现侦破全案目标的侦查行为就是讯问犯罪嫌疑人,但这一手段在许多国家面临着各种证据规则的严格限制,功效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5.html -
了解详情
就免不了要暴力相加。其次,我国刑法明确将刑讯逼供规定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刑事诉讼法也明文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但却没有相应的 的缺失也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的原因。如侦押分立制度、人身检察制度、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制度、警察出庭做证制度等等。①(五)侦查活动本身的隐蔽性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1.html -
了解详情
供述又作出详尽的规定。自动投案,是指在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受到讯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 和裁判。由于国家审查和裁判必须以行为人到案和查明事实为基础,因而必须要求行为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而本案的被告人张某投案后并未如实供述。我国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403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机关的公信力 新《刑事诉讼法》第170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强化控辩庭前 量刑问题开始磋商。协商一致后,可以达成如下协议:辩方同意控方拟指控的犯罪事实、证据以及涉嫌的罪名;对于有被害人的案件,辩方同意被害人提出的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8732.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 机关,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审查并作出处理。 (四)、加大对监管场所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 在监管场所还是存在个别工作人员采用非法手段,殴打、体罚虐待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670.html -
了解详情
中,从发现、提取或搜查、扣押物证、书证到询问证人、被害人;从讯问犯罪嫌疑人到对案件证据材料中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问题进行鉴定;从对案发现场进行 程序收集证据的行为实际上难以避免。更重要的是,由于诉讼地位和立场的不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对于侦查人员收集证据合法性的质疑更是难以避免。那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52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侦查员、调查人员关于提起刑事诉讼的决定应当立即送交检察长,决定应当附上审查犯罪举报的材料和相应的笔录和决定。检察长收到决定后,作出是否同意提起刑事诉讼 情况下,调查机关可以先行开展侦查行为,如勘验、搜查、提取、拘留和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和证人等。[9] 比较上述两种模式可见:随机型启动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8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