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折中因果行为论及目的行为论,使各种犯罪形态都能够包含在行为概念当中。因为刑法上的行为是作用于社会环境,受社会规范评价的,具有一定社会重要性的行为。 这一错误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过失的。比如说,行为人意欲杀死甲,结果由于事实认识错误杀死了乙,那么依据目的行为论的犯罪论体系,这时行为人成立杀死乙的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78.html -
了解详情
不联系当时的客观情况,不去考虑在当时的条件下制约人认识能力的客观因素就作为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误起诉而要求予以赔偿,这显然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的认识 责任。这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相一致的。 三、从实体上看,《赔偿法》刑事赔偿规定与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立法旨意不符 1、逮捕只是为了顺利实现诉讼职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36.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的影响,致使行为人不能完成犯罪。 C、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错误。即导致犯罪未能完成,是由于主观上对外界客观事实的不正确理解造成的。具体包括以下几 4、受贿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四、关于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界限的不同观点 我国刑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一般都认为,受贿罪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态,但对区分受贿罪既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7.html -
了解详情
及勘验笔录”;从伪造证据应达到的程度看,应当符合人民法院的立案标准并足以使法院产生错误认识。 虚假诉讼罪属于行为犯,犯罪行为人只要实施了提起虚假诉讼的陈述、提供出 法律上的反映,它实际上是犯罪构成要件的具体表现形式。在刑法理论上,人们惯于将犯罪形态的研究划分为犯罪的完成形态、共同形态、一罪与数罪形态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7.html -
了解详情
明显的危险的风险,而且被告或者不考虑这一风险,或者虽然认识到这一风险仍然我行我素,刑事上的过失就可能被推定;若某人错误的低估了一个风险或者错误的认为 过失。第三,传统民法理论一向认为,区分故意和过失,在刑法上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民法上对于确定行为人的民事责任并无实际意义。因为民事责任的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375.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瑕疵,也没有违背善良风俗,但是如果不具备同意能力,也一样可能会导致同意无效。刑法上的同意能力既不等同于刑事责任能力,也不等同于民事责任能力。对被害人同意能力的 女并不明知,或者说,自己以为对方就是卖淫女而与之性交 。对此,能否视作有认识错误,即以嫖宿的故意犯了强奸之罪?本文认为,这种场合下,要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35.html -
了解详情
,在国外的使用计算机诈骗罪中,计算机只是一个媒介,法律关系的属人化特征在本质上否定了计算机作为一方参与法律关系的可能性,然而,认为机器可以被骗的观点则 ,主要是因为盗窃罪的对象不包括财产性利益,诈骗罪要求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因而存在处罚空隙。刑法增设此罪的做法,既维持了盗窃对象只能是狭义财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6.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是因为盗窃罪的对象不包括财产性利益,诈骗罪要求受骗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因而存在处罚空隙。刑法增设此罪的做法,既维持了盗窃对象只能是狭义财物的 将为这种立法体例创造条件,下一步有待完善的是相关司法解释在定罪标准上的统一。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2009年11月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86.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世界各国或地区刑法虽然有的在诈骗罪条文中规定了被害人错误行为。如何鉴定错误行为,与民事交付理论密切相关。 被害人因受欺骗 ;或认为构成诈骗罪,或认为成立盗窃罪。[9]本文以为,本案中委托人乙虽然表面上认识到封缄物随着车整体移交给了甲占有,但是这仅仅是对于转移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309.html -
了解详情
来判断。[14]折衷的相当因果关系,系综合主观、客观两说,以行为时一般人可能认识的情况,作为决定是否有因果关系的标准。 虽然上述对于相当与否的判断,在时机上与 产生包摄错误的情形是相同的。关于包摄错误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见高金桂:《刑法上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之探讨》,载《警政学报》第26期(1995年1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