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的认定。比如,公诉人起诉被告人构成故意犯罪,法庭则主要围绕被告人是否有“故意”这样的罪过进行认定;如果,公诉人以被告人构成过失犯罪起诉,则法庭主要围绕被告人是否有 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危害结果超出了行为人所追求的程度,这也是一种过失。 四、犯罪目的认定 对于故意犯罪来说都有犯罪目的,《刑法》中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2.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中,有一些是可以构成作为侵权行为前提的行为人的注意义务的。比如,我国《刑法》第304条规定了邮政人员延误投递邮件罪,根据该规定,邮政工作人员严重 加害人赔偿责任得重要机能,涉及法律上的价值判断。[15]2.关于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问题,在违法侵权中基本可以转化为过失的问题。学者王成认为,我国目前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528.html -
了解详情
受贿也比较少见,因此同样需要查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综上,在被动接受他人财物的受贿案件中,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仅仅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接受了他人 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法学研究,1994,(4)。[5]高铭暄。新中国刑法学研究综述[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695.[6]蒋无清。利用第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3.html -
了解详情
针对性的认定。比如,公诉人起诉被告人构成故意犯罪,法庭则主要围绕被告人是否有“故意”这样的罪过进行认定;如果,公诉人以被告人构成过失犯罪起诉,则法庭主要围绕被告人是否有“ 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危害结果超出了行为人所追求的程度,这也是一种过失。四、犯罪目的认定对于故意犯罪来说都有犯罪目的,《刑法》中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3.html -
了解详情
种情况,都不能够认定行为人应当成立不作为的间接故意杀人罪。只是由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所以应以交通肇事罪令行为人对他人的 学理研究》(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6、黄祥青:《浅析刑法中的交通肇事罪》,载《政治与法律》1998年第四期。 7、李学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责任的被害人则使用了innocent一词,这都是刑法中的用语,有着严格的词语使用规范,因此可以判断在门德尔松那里,被害人与犯罪人一样具有可谴责性,或者说 犯罪的对策。 的确,在被害人过错对于犯罪的因果关系有引起或促进的作用,或者说被害人的过错行为也是事实因果关系的一个条件(可称其为消极条件),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774.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在未遂犯的解释上,认为行为决意(故意)是客观结果的主观替代品,而在既遂犯中,由于具备引起结果的因果关系,就不需要考虑行为决意,而他又认为故意属于责任 恩里科贝林书,第5~6页。 {25}转引自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26}但是,麦耶认为这种规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9.html -
了解详情
了一些刑法学论文,这些论文对刑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例如,刑法的溯及力问题、犯罪的概念问题、因果关系问题、刑罚目的问题、死缓制度存废 》、《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1995年版。 [12]赵秉志:《刑法改革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13]张晋藩、林中、王志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70.html -
了解详情
指出,本案性质恶劣,后果严重,不应对被告人适用缓刑。公诉人在庭审中的意见均得到一、二审法院的采纳。 (四)处理结果 2019年10月8日,泉港区人民法院作出 、实际控制人等一般并非现场作业人员,确定其行为与事故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个难点。如果投资人、实际控制人等实施了未取得经营资质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4213.html -
了解详情
达到的程度很不明朗。 在各部门法中, 对行为人的主观心态讨论较多较深刻的当是刑法学, 因此笔者将通过列举几种刑法中的相关理论, 以图理清值得在海事海商 水域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中, 虽然鑫亿公司没有尽到足量配员的义务, 但是由于配员不足与损失之间不存在充分或直接的因果关系, 且船长的行为并不能视为等同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54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