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非法为自己或第三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获取物质利益的目的。参见孙力硕士论文:《论盗窃罪的犯罪构成》,第56页,西北政法学院,1988.(3) 在刑事立法上专门设立有“使用盗窃罪”以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值得中国刑法借鉴。(四)盗窃罪数额认识错误问题数额是判断盗窃行为罪与非罪、罪轻罪重的标准之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335.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已有学者主张中国应参考、借鉴期待可能性理论来解决诸如故意和过失等问题。我们认为,尽管目前在中国刑法上对期待可能性问题没有涉及,但在现实中也客观上存在 进行科学分析,作出符合行为人实际情况的判断[15].第三种观点是折衷说。认为原则上可以采取主观说,因为,能不能预见,属于人的认识因素,而各个人的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3.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合理的根据,却无视鉴定下法律的判断,即违反经验规则。当然,鉴定资料不完备或鉴定结果中推论有错误等,专家的鉴定不值得信赖时,法院可以排斥鉴定结果。 。”[31]在规范的责任论中,责任判断是对根据意思决定规范的立场所作的意思决定的非难,而且,责任能力必须存在于实施行为的意思决定之时。所谓刑法上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8.html -
了解详情
两种犯罪构成理论在此点上的区别,难免存在机械照搬的错误。有些学者产生认为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由刑法分则规定的误解,也是因为没有认识到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 与过失内容。 2.大陆法系犯罪构成理论中“违法性”的判断,形式的违法判断中阻却违法事由(消极违法性因素)与我国刑法中的排除犯罪性行为具有对应性。但在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23.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行为主体要件、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在说明“所发生的行为侵犯社会关系或是什么样的社会关系”的判断上,发生了“人为”的模糊与争议,即行为人到底侵犯了哪一种社会关系 犯罪构成在明确定罪量刑上的作用,更能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和价值精神,从而防止诸如犯罪类推等非体现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错误的出现。 另外,客体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html -
了解详情
的「私法自治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绝对保障原则」,以及刑法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从新从轻原则」等等。无论在法学着作、 行为的功能,更遑论实践法治价值。Schauer则批评Alexander与Kress将法治价值的实现,完全归因於法律的正规性面向,乃是错误的认知。他认为真正能够发挥法治功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在评价观点与法效果之间应具备某种均衡性、一致性与合比例性。在刑法上,我们常常谈论的罪刑均衡原则,就是试图在构成要件与法效果之间实现均衡。宪法上极为重要 要素组合形态。但是,在对象是否能归列于某一类型的判断中,最为重要的标准,既非要素的表现程度,也非要素的组合形态,而是该对象是否在整体上符合类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1.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尽管一般也都承认这一义务有别于刑法上的义务,但从结果回避的观点来看,其毕竟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加以规定的),其结果是,将引起一定的结果 通常的原则,所以可以说结果的预见可能性和结果的回避可能性成为重要的判断基准。在这个意义上,实务中的过失理解与旧过失论未必是截然对立的,不过司法实务以及新过失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190.html -
了解详情
,在内容上两者是否重合,关键要看刑法上的规定。不能断言定势理论是揭示无认识过失犯罪的心理内容的最佳理论,但它至少为我们解读这种心理内容提供了心理学上的 的事物本身。② 另一方面,苏俄学者对罪责规范论所作的批判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忽视了价值判断。法院的非难虽然是由罪过派生出来的,但它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96.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其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应从行为人的主观意识进行判断,进而断定行为人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从而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刑法上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实现惩罚 错误时应认定为恶意;行为人意识到或知道自己正在进行的危害行为且知道这一危害行为是错误的等等。[[[]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843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