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犯罪的实行工具,因为这些现金不仅促进了本案中的犯罪行为,并且其属于犯罪行为本身,因为如果不存在转移这些现金,本案也就不存在。因此,基于有罪财产理论 犯罪工具的没收,我国学者一般称之为特别没收。参见刘德法:论刑法中的没收犯罪物品,《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页49。 ⑻参见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296.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弊端较为明显:从刑事立法言,刑法 典无以应对特别刑法的冲击,刑事立法学中的特别刑法肥大症(注:林山田:论 特别刑法,载台湾《辅仁法学》1985年 明确界定;二是表现为对罪名体系缺乏通盘性的考虑,例如,刑法修正案三 对于资助恐怖组织行为另立罪名,但对为恐怖组织提供情报等非物质性帮助、为恐怖组 织训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7.html -
了解详情
的危害程度并不低于自然人,特别是单位犯罪多为有组织的行为。《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单位所有的 10期。 ⒇参见于志刚著:《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175页。 (21)刑法中的某些犯罪,例如,受贿罪和单位受贿罪虽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63.html -
了解详情
,将共同犯罪人分为带头者、次要分子、一般胁从分子等。此条例中的带头者类似于我国现行刑法中的首要分子。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 但组织行为性是其基本性质,实行行为性是首要分子的组织行为的法定化性质,首要分子的行为表现仍然是组织行为。如1997年《刑法》第103条分裂国家罪、煽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78.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其内在运营机制、足以让其组成人员--自然人--不再具有具体个性而成为单位运转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组织体。这种组织体通过业务范围、政策、防范措施、目标以及组织 。 二、单罚制介评 我国刑法中的单罚制,是指在单位犯罪之后只处罚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自然人,而不处罚单位的制度。例如,1997年《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6.html -
了解详情
的划分了,更遑论刑法属于公法还是其他的问题了。 第四,从行为说出发,也无法得出刑法属于公法的结论。行为说主张,公法是规制组织行为(如国家的司法 、私法划分的合理标准而被人们普遍接受,都无法解决现代刑法中的一些问题。[23]我国刑法理论将刑法归属于公法的理论似乎是对西方国家公、私法划分标准模糊性的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4.html -
了解详情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从事的公务,其实只是在该具体社会组织内部意义上才是公务,而对于该组织外部来讲 》,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陈家林:《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③ 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24.html -
了解详情
,将共同犯罪人分为带头者、次要分子、一般胁从分子等。此条例中的带头者类似于我国现行刑法中的首要分子。 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 但组织行为性是其基本性质,实行行为性是首要分子的组织行为的法定化性质,首要分子的行为表现仍然是组织行为。如1997年《刑法》第103条分裂国家罪、煽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0.html -
了解详情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从事的公务,其实只是在该具体社会组织内部意义上才是公务,而对于该组织外部来讲 》,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陈家林:《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③ 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80.html -
了解详情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人员从事的公务,其实只是在该具体社会组织内部意义上才是公务,而对于该组织外部来讲 》,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陈家林:《日本刑法中的商业贿赂犯罪及对我国的启示》,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③ 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