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是建立在刑罚威慑效果之上的。刑罚 的威慑作用的发挥奠基于对犯罪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自由意志的认识。犯罪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在意志自由的情况下 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什么样的犯罪处什么样的刑罚,在客观上起到预示警告作用;使意欲犯罪人在趋利避害心理支配下,认识到犯罪之利小于受罚之苦,不愿或不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1.html -
了解详情
罚,罪罚相当。[37]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体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价值?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源头看,它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同态复仇。人类具有一种天生的追求 该观点。在刑法中,行为人因犯罪而受到刑罚惩罚的力度或程度,应当与其所犯罪的罪行和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不能因为出身、信仰、财产状况等与案件无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8.html -
了解详情
例举式,往往不能穷尽所有需要救助的当事人。但对生活确实困难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什么是生活确实困难?什么样的情况才符合生活确实困难的标准?在实际操作 、残疾人、未成年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的农民可视为生活困难的人,无需提供相关的证明,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司法救助的对象。对于属于上述其他救助方式范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892.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事诉讼法。尽管有学者从刑法与刑事诉讼法两者的关系或者从它们在国家实现追究刑事责任的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密切关系上,把刑法称作实体刑法而 法益的行为可能只作为一般违法来处理,而不能当作犯罪。究竟什么样的法益才能称得上刑法上的法益,或者说,违反什么样的法益才构成犯罪呢?这同样使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9.html -
了解详情
人违反了注意义务即构成过失的观点,防卫人就可能要承担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这样显然对防卫人过于苛刻。因此,我们也主张,在过失的构成中,容进期待可能性 和不作为义务。那么,该义务和注意义务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从严格维持过失犯罪理论上的构成要件来说,作为义务和不作为义务是法律要求于行为人在客观上必须保持某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62.html -
了解详情
情节在具备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甚至是应当转化为法定情节?当前理论界对此已有一定的研究。笔者认为,不言而喻,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虽有不同,但不是截然不同的 将刑事赔偿作为法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即被告人对民事责任承担的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承担刑事责任的幅度。笔者相信,如果刑法能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515.html -
了解详情
是为了定义利益,都是为了决定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生活配备,为了决定什么样的生活配备,必须用规范加以保障,即规范的目的证实在保护人的生活利益。法益论也是规范 死亡结果有着因果关系,但并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最多只能承担不予救助罪的刑事责任(德国刑法第323条C)。可以看出,在责任确定时,首先要判断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4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一句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就成 为我国证明标准的标准公式。那到底什么样才是事实清楚,什么样才是证据确实、充分,如何做才能达到事实清楚,如何 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 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94.html -
了解详情
论述者认为交通事故责任与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观点,值得商榷。首先,交通事故责任,一般不影响对交通违法人的处罚。一般情况 不同于一般具体行政行为。责任认定书是一种依据文书,而不是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文书。责任认定书不确定当事人承担什么样的权利,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凭此文书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287.html -
了解详情
问题。侵入住宅后实施了何种行为,具备什么样的情节,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可以作为法律另行评价或确定非法侵入量刑的酌定情节考虑,而不应以其作为非法侵入住宅罪与 中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一事不再理原则从内涵上都是对同一犯罪禁止重复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求。只是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出于一个诉讼中,在量刑立法上和司法上对同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87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