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在联合制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时,主导意见认为:对于以威胁、引诱、 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仍然认为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释评】本条修订主要解决实践中发回重审反复滥用导致程序不安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88.html -
了解详情
林15年有期徒刑。上级法院也未对此提出异议,而支持这一缺乏法律依据的判决。 (五)先定后审 2005年4月7日,新华社在通讯《冤案是怎样造成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证人出庭难的问题。 其次,保障辩护律师的合法权益,我国刑事案件辩护率的逐年降低归根结底源于律师执业过程中权利保障的不足,1997至2000年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33.html -
了解详情
│2009年│111 │15 │13.5% │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统计并未区分认罪案件和不认罪案件,但鉴于认罪案件占据全部刑事案件的大多数,如此低的当庭宣判率也叫人惊异。而据作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198.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通过判例,对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的适用范围作出了规定:第一,如果被告人被法庭判决无罪,检察官无权对被告人提起上诉,即使法庭在审判中犯有某种对检察官不利的法律错误 则当事人面临双重危险。因此,英美等普通法国家没有完整、系统的刑事再审制度。对某一刑事案件所作的裁判一经发生法律效力,即便有错,除非遇有法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7.html -
了解详情
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在联合制定《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时,主导意见认为:对于以威胁、引诱、 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仍然认为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释评】本条修订主要解决实践中发回重审反复滥用导致程序不安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45.html -
了解详情
下裁量刑罚的酌定情节。作为一个酌定量刑情节,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能否影响死刑判决取决于司法机关结合全案对加害人人身危险性的综合考量。在罪行本身严重、情节 年,严重故意犯罪即有死亡或者重伤残疾结果的犯罪中附带民事诉讼2001年占刑事案件总数的90.9%,2002年为91.5%,2003年为91.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21.html -
了解详情
不甚具体,对该类具体问题的处理一方面可以等待统一的司法解释作出规定;另一方面,由于外国判决被承认后,人民法院将作出裁定,所以也可采用现有的与既判力无关的证据 中的作用作了严格限制,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某一刑事案件判决,对于审理受到刑事判决人行为的民事法律后果案件的法院来说,只在是否有过这种行为和此种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2.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受理范围;明确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 关键词: 附带民事诉讼;独立地位;反思 案件未立案时向民庭单独提出(如果后来刑事案件又立案,则在刑事判决结果作出前,民事案件应中止诉讼,以防止因对犯罪事实的认定方面差异而作出相互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2.html -
了解详情
,似快了许多。作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了解到,在美国尽管理论上对刑事和解关注较热烈,当然也有的州如新墨西哥州(New Mexico)、明尼苏达州(Minnesota)、 、上访是多年困扰各级司法机关、政府的难题,刑事附带民事部分的判决执行难,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中,充分贯彻上述规定和既要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58.html -
了解详情
判处死刑。[5]笔者认为,所谓判处死刑的证明标准,虽然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较普通刑事案件更加严格的证明要求,但也并不是具有确定意义的证明标准(因为标准的基本 向其提供的各项证据材料来证明其内心确信是正确的。没有说明理由的裁判决定(判决),或者说明理由不充分的裁判决定,或者包含有相互矛盾之理由的裁判决定,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