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理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要在依法妥善解决损害赔偿问题,弥补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同时,借助附带民事诉讼提供的对话平台,积极做好法律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充分听取 、妥善处理附带民事赔偿与量刑的关系。被告人案发后对被害人积极赔偿,并认罪、悔罪的,依法可以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对轻微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应当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523.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改判为死缓。对这一做法,最高人民法院已经通过司法解释予以认可,如2001年《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规定:对于犯罪数额特别巨大, ,规定从受理到审判的各个刑事诉讼阶段,公检法机关都可以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轻伤害案件进行调解,对于那些与被害人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的嫌疑人、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5822.html -
了解详情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11.15法释〔2000〕33号) 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261.html -
了解详情
许多地区检察机关在办理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上至今仍处于空白。笔者以为,这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一)刑事司法解释与刑事法律的冲突 由于立法粗疏,司法机关为便于实践操作,不得不对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司法解释,然而,这种靠司法解释来填补法律适用的困惑,解决操作上的难堪,导致了民刑立法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3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和律师辩护、法律援助工作的实际,现就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的具体问题规定如下: 一 人民法院提交书面辩护意见。 十四、人民法院审理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在对赔偿事项进行调解时,律师应当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785.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从以上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可以看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仅限于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 这是目前解决刑事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应当允许原告就精神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既解决了人们的法观念与现行法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15.html -
了解详情
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作出的《关于当前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中,就对如何划清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 ,规定了五种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方式。因此,根据法律规定,参照司法解释精神,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界定主要在于行为人主、客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074.html -
了解详情
由于被害人具有不同程度的过错,就可能与犯罪人分担责任。[21]这样就创造了被害人过错这一称谓。此后,关于被害人过错的问题得到了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进一步关注 犯罪达成某种损害赔偿共识,再在共识的基础上签订私人之间的和解协议,最后把和解协议递交司法机关认可,因此就得以完全结束或者部分结束刑事案件。这种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82.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新证据审查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对再审新证据的范畴界定认识不清 与民事再审新证据不同,我国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刑事再审新证据的内涵未予 由于检察机关不出庭举证、质证,法院在再审过程中唱独角戏,导致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再审审理很不严肃,尤其是以发现影响案件定罪、量刑的新证据为由提起再审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736.html -
了解详情
刚刚适用,相应的司法解释还未出台,因而各地法院由于理解的不同和标准把握的差异导致适用上的疑惑,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张军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会议上不应对 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之间的区分本身就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因而导致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很难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还是以交通肇事罪定性。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