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由于归责结论涉及的也同样 能犯进一步分为有危险者和无危险者。实际上第一层次的划分并无必要,因为它对于刑法上认定犯罪毫无意义,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层次中的危险判断。因此,为了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0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认识的这种特殊性体现在: (1)诉讼认识之主客体的特定性 哲学意义上认识的主体是所有的社会生活中的人,在外延上几乎没有限制。在诉讼中除了公安、司法 王之相译,法律出版社1957年版。 {18}[英]Jw塞西尔特纳:《肯尼刑法原理》,王国庆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19}[美]罗伯特莎摩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63.html -
了解详情
;罪行轮廓;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故意 【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犯罪客体是刑法理论核心范畴之一,对于其犯罪构成性地位问题,学界存在肯定说[1]与否定说[2] 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18]1999年《德国刑法典》第17条(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0.html -
了解详情
。 【关键词】犯罪客体;实质合理性;罪行轮廓;犯罪成立要件;犯罪故意 犯罪客体是刑法理论核心范畴之一,对于其犯罪构成性地位问题,学界存在肯定说[1]与否定说[2] 野村稔:《刑法总论》,全理其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18]1999年《德国刑法典》第17条(法律上的认识错误):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50.html -
了解详情
服务的,它反映的是刑事实证学派重视犯罪实质内涵的价值取向。它对于推动我们深入认识犯罪确实起到了形式犯罪概念无法起到的良好作用。但是,实质犯罪概念脱离开刑事法律规范 [27]因为,犯罪即系发生于社会之事实,某一事实在刑法上被认为犯罪之前,对其在犯罪学或其他学科上之意义,实无法忽视。因之,为把握犯罪之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76.html -
了解详情
的社会、文化评价。此等社会中的具体名词和评价对具体的人的认识范畴而言原则上是相通的。如果《刑法》第267条涉及证书,则对此等非常难懂的且颇具争议的 事实与推定结论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推定结论就具有可靠性。为避免司法推定中发生错误,司法推定的基础事实应当由法律或者司法解释加以确认。在此存在一个司法推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66.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以对方意识的存在为前提,否则不会发生认识错误与否的可能,承认欺骗的存在就必须承认有意识的存在。而从哲学上来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 情况下,利用计算机的行为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的手段不再单独进行评价,而以目的行为进行刑法上的规制并予以相应的处罚,即对于利用计算机实施金融诈骗等犯罪的,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93.html -
了解详情
作用?其次,如果说仅凭归责结论的客观性就足以保证构成要件的客观性,那么在事实认识错误这一关于能否将事实归责于故意的情形中,由于归责结论涉及的也同样 能犯进一步分为有危险者和无危险者。实际上第一层次的划分并无必要,因为它对于刑法上认定犯罪毫无意义,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第二层次中的危险判断。因此,为了避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4.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该当行为。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该当行为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而处分财物,并且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但应聘行为,即使适用虚假身份证也不能 造成他人财产的损失。我们要仔细分析是否构成犯罪,这要分析刑法中的明文规定。法律中的明文规定实质上是一种形式判断,关于毁坏行为进行分析,毁坏是一种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7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在开始实施破坏他人占有的时候,就必须具有破坏他人占有、将该占有转为己有的认识即故意。而在杀害被害人之后临时起意获取他人财物的场合,尽管侵害占有行为( 而不是在刑法上正面肯定本来没有权限的收取人的所谓存款债权。参见前引[42]。但是,在随后的有关判例当中,日本最高法院也明确指出,对错误汇款进行更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