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存在着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以至于无法保证其真实性和同一性的,司法人员究竟应当如何处理呢?对于这一问题,《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确立了诸多方面的证据排除规则。 《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龙宗智:《两个证据规定的规范与执行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法学》2010年第6期;熊秋红:《刑事证据制度发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70.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的条文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确定。在这里,由于我们所要研究的是与犯罪的成立有关的问题,也就是犯罪构成问题,因此刑法中的行为就专指危害行为,它是 反映犯罪行为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反映犯罪行为人外部行为和主观心理,可以被司法人员用作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指控犯罪。这是两者的共同点之一。 前面我们已经论述,犯罪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4.html -
了解详情
不出庭与其当庭对质,所以公诉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无法对此予以回应。但为了确保司法公正和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公诉人又不能不对此一概不予理睬。这往往迫使法官宣布 1)从诉讼发展过程来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要经过法庭审理之后才能最后确定,而等案件移送到法庭审判时,侦查人员实际上早已完成本案的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90.html -
了解详情
,综合谈了一下在侦查受贿犯罪案件应当查清主要事实、情节方面,这样才不至于错定、错判。 关键词: 受贿罪 定罪 研究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例,索取 了。因此,也就不存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问题了。 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据有关司法解释,离退休人员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谋取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70.html -
了解详情
中有否其他形式的只有同案犯供述情形呢?比如说,有无可能侦查机关事先掌握了某犯罪事实,再找到共同被告人,获取了口供?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不能完全算是只有 。即便被告人不翻供,这样的证据足以定案了吗?审判中,一些司法人员和辩护律师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只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虽然提出了疑问,最终的结果通常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00.html -
了解详情
的无过错作辩护,那么大多数为恶者都会成为漏网之鱼12。例如,经验告诉人们,国家工作人员拥有超过合法收入的巨额财产,差额部分不属不义之财,但若要将其中的不义暴露 的犯罪,《检察日报》1998年8月10日。 19、龙洋:非法持有型犯罪问题的研究,《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20、张智辉:《刑事责任通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160.html -
了解详情
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如何把握职务犯罪的主体特征,是当前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研究职务犯罪预防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不仅涉及 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⑥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28.html -
了解详情
轻判;在被告方看来,既然法院明确指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在认定被告人构成犯罪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疑点,根据疑罪从无的原则,就应做出无罪判决,但 机关与刑事案件的处理结局存在各种各样的利害关系,使得那些从事侦查、公诉和审判工作的司法人员程度不同地陷入与案件的利益关联之中。对于那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60.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加强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在刑事证据立法中重视人权保护的价值,就要求司法人员和侦查人员改变过去那些带有偏见的办案思路和 客观性是证据的首要本质属性;第三,在证明标准的问题上,我国的主流派学者一直坚持客观真实说,强调司法人员在案件中查明的真实情况都必须是客观真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69.html -
了解详情
们对贪污贿赂犯罪中的推定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而影响了贪污贿赂犯罪适用推定的立法进程。本文拟从推定的基本理论问题出发,在廓清推定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 定罪和科刑,但却会将被告人陷于这种危险之中,故也应当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司法人员不能根据经验规则任意创设和使用推定。所以我国许多学者认为的推定既包括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2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