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当下现实,更无力将中国的现实世界置于当下的世界结构之中做“问题化”的理论处理,而只能把它的法律文化研究界定在法律史的题域中——尽管这种研究除了处理的 的结果的区别,使我们不得不对这样一个问题做出追问,即究竟是什么决定了梁治平的研究结果?为什么这些被认为是同样的方法或研究进路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7.html -
了解详情
那样,去处理历史以及当下的社会法律实践的各类对象,是种缺乏自我警醒、而又过分自信的奢望表现。 那么,法学知识究竟是怎样的,它的道路是什么,其 结论。 将法学知识视为不属“科学”、“真理”一类的知识,是否会导致极为消极的理论结果?或者,我们可以追问:从法学知识话语中删除“科学”、“真理”一类的修饰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1.html -
了解详情
背景的一部分而加以例行公事的程式化的介绍。这种对理论和理论所要面对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或者说关注理论自身而轻视理论面对的问题,实际上割断了理论在历史上 意义上的法律规则的陈述中,条件是用‘应当’与结果联系的。”因此,法律科学陈述的是“应当是什么”,这种“应当”就是因为法律是一种规范要求,希望人们按照这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9.html -
了解详情
。“今天获得成功的人也许明天就成为了失败者,或者反之,其结果是,对任何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理由去瞻前顾后,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不断地投入到日常工作生活实践 还有一点,在中文中,我们可以这样使用语言:关于公司内部运作的简单规则可以处理公司内部的复杂世界。就此而言,直译《简单规则应对复杂世界》,似乎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7.html -
了解详情
所指出的欧美社会的主流观点――特别关心法官是否忠于法律而不是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9],而是更像另外一些“外行人的观点”,即法官应该 变更修正,往往要借助似乎关注过去的“高尚的谎言”或者功利性未来指向的正当化处理――当过去与未来短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尤其容易迷惑视听,形成思想的危险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9.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行为以及在未来可能如何行为取代法律实际是什么,不是尊重法律效力的要求,而是屈从不确定的社会的实际行为,结果使实在法被庸俗化了。21 因此他 和“常规科学”的不可避免性的认识,既然科学哲学并不能以完全非历史的方式加以处理,那么逻辑实证主义赖以支持的基础也就被推翻了。另一方面,他们指出逻辑实证主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5.html -
了解详情
它可能是参考了社会政策或道德。法律适用者适用什么理由来处理边缘含义反映了人们对“法律应当是什么”的边缘态度。毕竟,如果法律适用者并不认为法律应当反映那一原因 “规则”的副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每一个法官对社会政策的主观承诺形成了一种结果模式。对于自然法来说,非法律理由的引入破坏了概念边缘含义和核心含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追问,开启一个作为“主体”进行思想的时代。就是说,文章的旨趣不在于追求“是什么”,而是意在于探讨“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正当性问题。从以上的 “全球结构”的认知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与其相匹配的“理想图景”的大致模样。在此意义上,对现实的“问题化”的处理方式及处理能力并不是平白无故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3.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的支持者虽然受到了保护人格思潮的影响,却简单地对人格权采用了与所有权相同的处理方法,因此对于人格权与人性的独特属性之间的联系关注不够,对于蕴涵在人格权中的 具有责任能力等,这些状态不影响该具体的人所享有的人格权。民事主体制度关注的是什么人在具备何种条件时可以登上法律的舞台,成为一个演员(法律上的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765.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原文与《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宪法原文中的相关条款,其结果是:宪法原文与《权利法案》互为映衬、补充,紧紧缠绕在一起。宪法原文并非只是对 解释同样是权利条款,为什么只选择其中一些,而没有选择另一些,其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很明显的是,第二条、第三条、第七条和第八条为什么不能选择并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7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