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则无侦查可言;又如,虽然二者都有举证责任制度,但举证责任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再如,民事诉讼中有自认制度,刑事诉讼则不存在这种制度(被告人的供述不 诉讼中大量运用推定规则,而在刑事诉讼中除了无罪推定以外,一般不采用推定规则;最后,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也是不同的;等等。这些差别的客观存在决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1.html -
了解详情
与否,在当事人眼里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审判结果。有的法官为了查明案情,证明客观真实,积极主动核实起诉一方的举证材料,甚至亲自收集、补充证据,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 ,让当事人庭前明确各自举证责任,才有可能庭审收到较好效果。因此,审前准备活动与审判活动应该要同样重视。四、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改革与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65.html -
了解详情
。而1997年12月3日,我国第一起由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得到了法院判决的支持④,初步证明了以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而赋予检察机关提起 行为的有效性存在与否以后,如当事人双方有关行为违反刑法相关规定的,可以对其另行提起刑事诉讼,追究其刑事责任。(二)在提起侵害或该侵害涉及社会公共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460.html -
了解详情
在公众的监督下,贯彻直接原则和言辞原则的重要诉讼阶段。法官在当事人的举证、质证、辩论的基础上判断证据的证明力,从而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审前程序的设立 。李国光副院长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上的任务中曾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落实《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完善民事诉讼的庭前准备程序,继续实行举证时限制度,探索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60.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例如,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另一方有反驳对方提出的主张的权利。一方提出证据证明时,另一方有提出反证的权利。不能只给予一方提出主张、陈述的机会,而 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1页[3]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4]毕玉谦:《〈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9.html -
了解详情
的侧重点在于落实“五个坚持,五个改变”,即坚持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责任原则,改变法官四处调查取证的习惯做法;坚持当事人当庭举证、质证,改变由法官出示证据,当事人 和争执点的发现从而为庭审有秩序、有重点地进行打下基础。此外还应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承认制度。承认不仅可以在庭审中作出,而且在庭前程序中也应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96.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的东西。在笔者看来,欲理解诚信原则进入民事诉讼的原因,必须理解诚信原则进入法律领域的原因。诚信原则原本是道德原则,而非法律原则。法律与道德作为两 证据的若干规定》第7条中明确将诚信原则作为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应将诚实信用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诚信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18.html -
了解详情
某某法规或者某某规章,只是在判决中宣布适用了什么法规或规章;如果在判决中要证明行政机关适用法律法规有错误,也只是指明应适用哪一法规或规章,而不应适用 纠纷,好象行政诉讼真的不管用。对此,对策只能是完善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制度,将可以附带的民事纠纷尽可能的在一次审判活动中附带解决掉。有人说,有关具体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91.html -
了解详情
与非罪的界定。然而,被害人的过错应在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请求内容上得到相应的体现。尤其是被害人具有全部过错责任(挑起他人犯罪的,或应其要求请求他人对自己实施犯罪 的近亲属曾经有、或将有对被害人不利的行为,或者法官认为有证据证明被害人的死亡不足以引起被害人近属精神利益上的减损的,可依情况不判或少判精神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6.html -
了解详情
》第33条第2款和第34条a,具有促进商业或独立行业利益的法律能力的协会可以提起禁令救济和赔偿救济并应将赔偿金上缴联邦财政。在实践 2014-1081号法令,反竞争行为损害可以通过指定的消费者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获得赔偿,原告必须自愿加入诉讼并证明达到了法院确定的标准。[17]在英国,2015年生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53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