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即以确信无疑作为定罪的一般标准,以合理根据作为立案、拘留和逮捕的一般标准,以高度盖然性作为辩方主张和程序事实的一般标准,以确定无疑作为死刑 二)重构的具体内容 1.侦查阶段的证明标准 我国的侦查阶段主要包括立案、拘留、逮捕和侦查终结等阶段。对于侦查阶段的一般证明标准,笔者设立为有合理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5.html -
了解详情
羁押的违法行为,我们称之为相对的超期羁押.例如,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羁押期限不得超过2个月.案件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案件,可以经上一级检查 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2)。而在适用程序方面,无论是刑事拘留、逮捕还是拘留、逮捕后的持续羁押,都是由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基于侦查、公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43.html -
了解详情
告知当事人鉴定结论和未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重新鉴定的情况,应该以证据不足为由不批准逮捕。三是办案人员急于求成,把关不严。办理案件应当对犯罪嫌疑人的辩解进行调查 适用的条件,没有一个同时具备这三种情形。因此,存疑不起诉应当属于错误逮捕的范围。根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错捕属于违法侵权行为,应当依法承担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82.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相威胁作为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后为达到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无论是暴力、胁迫还是暴力或暴力相威胁虽然 行为人必须通过实施这些手段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足以排除他人对其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行为的阻碍才能构成。如:仅随便打人一下后强行将包抢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57.html -
了解详情
权力因滥用而造成的损害提供了制度保障。{7} 在英国,刑事诉讼中规定,对逮捕后到开庭审理的时间间隔作了限制:嫌疑人在治安法院初次出庭到治安法院开庭 }在美国,联邦政府1974年通过的《联邦迅速审判法案》规定:检察官必须在被告人被逮捕后30日内对他提出正式指控,并在提出正式指控10日内将指控通知被告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63.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院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公安机关对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要求检察机关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 打折扣。另一方面,公安机关享有广泛的职权,在程序上缺少有效的制约机制,除逮捕犯罪嫌疑人必须经过检察机关批准外,其他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处分,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68.html -
了解详情
已取得被害人谅解的,采取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的,要大胆不予以逮捕。其次,要剖析案件的情节,注意发现犯罪嫌疑人是否有自首和立功的情节, 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通过讯问,了解其认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对确认没有逮捕必要的,作出不予逮捕的决定。对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要对其社会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估,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2.html -
了解详情
的,评判侦查、批捕等工作,应当以公诉是否成功为标准。建议在侦查和批准逮捕环节,公诉部门可视案件疑难程度提前介入,以公诉标准纠正和防止证据瑕疵, 反腐败斗争。 5.改革完善检察工作业绩考评制度和机制。如前所述,现行有关侦查、批准逮捕、公诉等划分阶段的考核机制不符合检察工作规律,其负面效应已经显现,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01.html -
了解详情
指控,则是一项法定要求。问题是被害人不见得给予相应理解。 三是不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可能引发被害人不满。当被害人遭受到犯罪侵害后,往往会产生 。除了送达不起诉决定书之外,其他相关内容至少还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不被批准逮捕或者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或者完全解除强制措施的决定;对犯罪嫌疑人予以暂缓起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85.html -
了解详情
。三是建立与公诉部门联系制度。侦查监督部门应将已批捕的重特大案件在作出逮捕决定之日报公诉部门备案,供公诉部门介入及引导侦查。③审查起诉向前延伸。一是 。笔者认为,二者虽然交织但并不存在矛盾。侦查监督部门介入、引导侦查,重点围绕逮捕的法定条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保证诉讼顺利进行。而公诉部门则是从公诉需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