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与社会发生冲突时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因此,刑法在一个社会中最敏锐地体现着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以及社会的现实价值观念和社会对于源于本身的弊病的责任感与 规则而使土地受到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有害产品的毒化、污染或其他破坏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这一犯罪的后果是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即任何形式的健康失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活动;而主张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规定在一起的人则主要考虑两种犯罪之间的因果关系,以避免处罚对一切犯罪的洗钱行为。而在我们看来,洗钱犯罪不但直接扰乱 的行为,而刑法义务又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9〕,不存在作为义务,就没有不作为犯罪存在的可能性,法定作为义务是构成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要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48.html -
了解详情
隐患消除建议或意见置若罔闻的不作为,二是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的作为。然而,结果只有一个,并且该结果与这两个行为之间都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在这种情况 责任事故犯罪的危害结果应否包括危险结果,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事实上,在我国刑法学界,过失危险犯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1.否定论者认为,增设过失危险犯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22.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行为所指向的是同一犯罪客体。最后,共犯的整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2]综上四点各共犯分别的具体行为,已经从数个行为转化为主客观 非身份犯更适合本文的涵义)等分类。纯正身份犯是指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要件,无此特殊身份则犯罪根本不可能成立的犯罪。例如,现行刑法典规定的贪污罪的主体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死亡后果不应该承担责任。所以,上述第一种观点不能成立。其次,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通说有三种,即法律规定,职业或职务要求,先行行为。不能否认 ,行为人由于存在法定的作为义务,而以逃逸的形式不履行法定义务,尽管,前行为对被害人的死亡难辞其咎,但逃逸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这里,构成模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29.html -
了解详情
“所谓间接正犯,指利用他人为工具而实施犯罪的情况。”③刑法中的间接正犯指的是将他人作为“工具”来实施构成要件行为的犯罪。④以上两个广义定义,将间接正犯定义 因此应该以被利用人的实际实施的犯罪行为去给利用人定罪量刑。(三)因果关系的错误①不知情之被利用者于犯罪实行之过程中知情后,本可脱离利用者之支配,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3.html -
了解详情
的思想精髓是否认自由意志和个人责任,认为自由意志实则是一种违背哲学上的因果联系规律的唯精神论。据此,刑事实证学派代表人之一菲利旗帜鲜明地提出,古典 合理调控各类公权利与私权利冲突关系的刑事法律大典章。具体地说,改革开放的社会物质经济基础,要求作为各类社会关系的重要调控工具的刑法务必作到:(1)利益配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7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如果追溯因果关系的话,没收范围有可能无穷尽地扩大。据起草当局的解释,比如将药物犯罪收益之财产作为企业资金进行正当的企业活动而获得的收益,不能说是 追缴,载《内藤谦先生古稀祝贺论文集刑事法学的现状》,页221以下。 [7]改正刑法草案也立足于这一见解,规定没收可分为保安处分的没收和刑罚的没收,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5.html -
了解详情
的成文法就能在司法实践中贯彻罪刑法定原则(这一命题不同于要实现罪刑法定首先要有完备的成文法,前者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则是一种条件关系) 能达到法定主义,因为犯罪这种反社会行为的种类毕竟是有限的,这一点也是同作为国家基本法的刑法和民法之间的一个很大的不同之处。民法调整的正常社会关系使其面临着无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7367.html -
了解详情
萨克.刑法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102104.)该主张虽然指出了主体能力与主体责任范围之间的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不作为、无 行为概念的主体定义为主体控制或应该控制的客观条件,完美地解释了不作为犯、过失犯、忘却犯、原因中的自由行为、持有型犯罪、共同犯罪等现象的行为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4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