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了更为严重的危害社会的后果。这个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界鲜有论及,但从两者的概念及构成原理分析,二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因果关系内容不同:结果加重犯的 第二种观点,从结果加重犯的加重结果系客观的处罚条件出发,认为结果加重犯是否未遂,取决于基本犯罪的未遂。 2.否定结果加重犯有未遂的观点 更多的学者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5.html -
了解详情
。缺少了它,行为人的特定作为义务就无从谈起,不作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就无从谈起 。 二、不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 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犯罪构成是 结果的因果锁链,所以王某某已具备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认定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首先要确定行为人是否负有特定义务,在此前提下,才谈得上他的不作为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7.html -
了解详情
所引起的该当构成要件的事实,脱离者不承担作为共犯的责任,这种切断了共犯因果关系(物理的因果性以及心理的因果性)的现象,就是刑法理论上的共 先前的共同捆绑行为与随后发生的奸淫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仍然难以成立有效的脱离。 (二)是否需要脱离的意思表示及是否需要对方接受脱离的意思? 英国1975年发生了一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15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共犯只要与正犯的违法性结果(不是指该当构成要件的违法性,而是指客观意义上的违法性)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即可。纯粹惹起说的主张可以概括为:一是,处罚 、他人教唆本犯藏匿的 本犯犯罪后躲藏起来显然不构成窝藏罪,问题是,他人教唆本犯藏匿的,是否构成窝藏罪?日本刑法理论和判例通常认为,劝本犯逃亡并指明逃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2.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明知债权人要求归还砍刀的目的是打算用其杀人还归还砍刀,归还钱物的行为是否构成帮助犯?在英国NCB v Gamble的判例中,法官Devlin J主张在归还物品的 、结果之间存在促进的因果关系,就应肯定帮助犯的成立。但最近十余年来,德国、日本的刑法理论在思考:按照传统的帮助犯构成要件理论处罚所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1.html -
了解详情
引起结果的原因。在这个意义上说,客人和猫都要为在各自情况下打碎花瓶负责。每一方都负有因果关系的责任在对花瓶造成破坏方面每一方都扮演某种因果关系的 予解决的违法性的问题,藉由体系处理寻求解决的方法。{8}272例如,不管刑法或者其他法律是否有明文规定,我们都不能仅以客观要素的增多与减少来肯定或者否认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396.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致人死亡在理论界尚有很多争议和分歧,对于类似上文的案例有学者也提出了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问。为了便于本文后面的观点阐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 。所以,单纯的不作为行为不能构成犯罪。 但是,不真正不作为行为可以通过利用先前行为设定的可能向实害后果发展而形成因果关系,在刑法法益只可能由行为人挽救或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138.html -
了解详情
逃逸致人死亡在理论界尚有很多争议和分歧,对于类似上文的案例有学者也提出了是否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疑问。为了便于本文后面的观点阐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 。所以,单纯的不作为行为不能构成犯罪。 但是,不真正不作为行为可以通过利用先前行为设定的可能向实害后果发展而形成因果关系,在刑法法益只可能由行为人挽救或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7837.html -
了解详情
能归责于行为人。[34]简单来说就是,客观归责是行为人是否在因果关系判断上,实现了法律所不容许的构成要件风险。因此在判断上应注意到: (一)行为人 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4]至于其他构成犯罪行为,如:恐吓时索要财物,可能构成刑法第274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66.html -
了解详情
向犯。两面对向犯的问题在于:是否需要适用刑法总则共同犯罪的规定?第三人教唆、帮助对向犯一方或者双方的,是否构成共犯?例如,积极主动行贿,腐蚀 则,虽然行为人参与非法拘禁,因行为人对被害人人身自由受到持续性侵害的法益侵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而成立非法拘禁罪共犯,但参与保管、使用不明财产的行为,与其说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299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