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构成挪用资金罪,后者构成挪用公款罪;若他们各自利用自己的职权共同实施受贿犯罪行为,前者构成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后者构成受贿罪(即理论上的公务受贿罪)。 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0)15号司法解释,即《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7月8日起施行)再次肯定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9.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犯罪的几个字外,其他内容完全一致。在探讨如何修改和完善1979年刑法的过程中,有人对如何完善犯罪故意的规定提出了看法。如有人认为,应当将 故意犯罪。还有人认为,认定故意犯罪必须以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社会危害性具有明确的认识是不科学的,只要证实行为人具有对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的认识能力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主观特征,它的罪过形式又是怎样的,应当如何将代理人的犯罪行为和犯意归责于法人,在美国一直存有争议和分歧。近期,安达信(Arthur Andersen) 的条件下,依据数个代理人的认识之和,如果能确定其对犯罪事实具有认识,法院就可以认定法人有犯意。[12]隐藏在集体认识原则背后的法理是为了防止法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27.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行为人出于自身利益或者第三方利益而实施规定犯罪行为的,公司则不承担责任。 但是如何构成结构性疏忽,则根据犯罪行为是由公司的首脑或者董事,还是公司下属 或者尚未达到法定的具体要求,该公司将被认定为存在结构性疏忽,从而将因公司首脑或者下属人员的犯罪行为承担责任。由此可见,意大利立法机关摒弃了根据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505.html -
了解详情
协同一致的犯罪行为。[1] 上述这一传统的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理论,适用于纷繁复杂的司法实践,但如果理解有误或应用不当,就会造成对具体案件的错误认定。例如: ,紧密联系,协同一致的指向共同的客体。每个主体的行为都是整个共同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不管作用如何,导致的结果如何,但从本质上说都直接或间接促进了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77.html -
了解详情
,贩卖、运输毒品造成毒品的传播、扩散,故《意见》第7条把这四种毒品犯罪行为均列为严惩的重点。同时,《意见》第11条进一步提出:“要依法从严惩处累犯 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大连会议纪要》均以列举方式对明知的认定作了规定。但是,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这些规定,实践中有一定分歧,在有的案件中已经较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516.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和混乱,在刑法中增加单位为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的主体为宜,对单位实施的犯罪行为仅仅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追究单位本身的责任,不 盗窃罪论处。 (三)使用购买来的他人多余的信用卡(真卡)的行为如何认定 向他人购买多余的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从刑法规定来看,可以用两个罪名进行规制。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949.html -
了解详情
年4 月10 日《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作出的实施上述犯罪(即因实施传销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情形引者注),同时构成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应以集资诈骗罪或者诈骗罪论处;反之,则认定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样解释和适用不仅符合现实,更有利于惩治传销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33.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能否直接在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的判决或起诉中不对国家机关特别是国家司法机关的犯罪行为不起诉或不判决,而像乌铁中院(全称为乌鲁木齐铁路运输中级人民法院)的案件 豁免权,在国际上是惯例。据他了解,包括法院在内的司法机关作为刑事被告,被认定为有罪,在国际上也几乎没有先例。因此本案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727.html -
了解详情
越来越多的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实施的犯罪行为。对于此类行为如何加以评判与追究,成为学者们争议的焦点。纵观学者们的观点,在单位 犯罪的特殊量刑条款理解为一种定罪条款,从而将具有独立法条序号的某些单位犯罪条款,认定为一种独立的新罪。但是,这种不正确的理解引发了巨大的司法困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1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