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物这种危险物品,易被犯罪分子控制,有可能危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财产的安全,给社会治安留下极大隐患。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枪支、弹药和爆炸物的管理 ,秘密窃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则构成盗窃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趁人不备,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则构成抢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66.html -
了解详情
到自己的行为属盗窃行为;对行为结果的认识,即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对行为发展过程的认识,即指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在秘密窃取他人 特征,因而其认识状况不是作为盗窃罪主观要件的认识状况。行为人不具备通过盗窃非法占有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故意,即不具备盗窃罪的犯罪故意。 二、对象错误、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8.html -
了解详情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 ⑥第395 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的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上述条款中规定的条件, 有的是 但是违背了侵占罪的原理和通常的法律观念。侵占罪的危害本质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 而不是不退还他人财物。侵占行为在观念上是一种作为而不是不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48.html -
了解详情
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有的学者认为诉讼欺诈行为人的 目的不应局限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这一种目的。如我国学者刘明祥认为,还包括基于其他动机目的而 ,以民事诉讼为手段,利用人民法院的审判权、 执行权,将国有、集体或者第三者的财产占为己有的诉讼。实际上这里所指的恶意诉讼就是诉讼欺诈, 不包括当事人的无理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1.html -
了解详情
,打算以后予以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它类似于借用。而这都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所有权的主观恶意,都是以使用为目的,而且主观上准备用后归还。 。借贷行为人一般是单位的负责人或其他主管财务的人员,这些人对内有经营决策权、公共财产支配权,对外有代表单位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如果不是以单位名义,而是个人擅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09.html -
了解详情
发票等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处罚。 4.保险诈骗罪: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疾病,骗取保险金的 服务活动的能力,或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广告所称的实质性活动,纯粹出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故意隐瞒事实真相的,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27. 在国家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354.html -
了解详情
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 或他人的劝告而打消了抢劫的念头,放弃了抢劫的继续实施,从而没有发生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的结果。可见,抢劫罪的犯罪中止形态可以分别与抢劫罪的犯罪预备形态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22.html -
了解详情
,打算以后予以归还,具有擅自借用的特性,它类似于借用。而这都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所有权的主观恶意,都是以使用为目的,而且主观上准备用后归还。 。借贷行为人一般是单位的负责人或其他主管财务的人员,这些人对内有经营决策权、公共财产支配权,对外有代表单位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如果不是以单位名义,而是个人擅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3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共同点在于:侵害的客体都是他人财产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故意,而且犯罪的目的都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客观方面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且数额较大。但是 和转借”,而且使用储蓄卡不需要出示身份证明,只要密码输入正确即可。因此,捡到他人的储蓄卡,在破解密码后去使用,使银行误认为使用人就是银行批准的持卡人,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3.html -
了解详情
,即社会公共生活依据共同生活规则而有条不紊进行的状态,而抢劫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和公民人身权利。就本案而言,被告人许某强迫被害人交出财物,是在非 较重的抢劫罪进行处罚。综上所述,被告人许某的行为主要侵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权利,以暴力威胁的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定性为抢劫罪更加符合主客观一致的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