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个人信用为基础,并可以透支消费,信用卡持卡人随之增加,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并成为利用信用卡实施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依法惩治 又迅速还款的行为,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59.html -
了解详情
善意是与恶意相对应的法概念,民法的价值取向是抑恶扬善:在抑恶方面,恶意磋商、恶意串通、恶意占有、不当得利、虚假告知、隐瞒实情、 欺诈、乘人之危等,在民法中处处受到遏制;在扬善方面,善意(善意取得、善意占有、善意第三人)、善良(善良风俗、善良管理)、好意施惠、无因管理等,在 民法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40.html -
了解详情
使用是以持卡人的个人信用为基础,并可以透支消费,信用卡持卡人随之增加,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并成为利用信用卡实施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依法惩治 又迅速还款的行为,由于其社会危害性较小,不构成犯罪。犯罪性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11.html -
了解详情
恶意相对应的法概念,民法的价值取向是抑恶扬善:在抑恶方面,恶意磋商、恶意串通、恶意占有、不当得利、虚假告知、隐瞒实情、欺诈、乘人之危等,在民法中 同类物品的当地市场价、习惯交易价相比较,过于低廉,则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第三人为恶意购买;反之,正常情况下,第三人受让物品的价格与同类物品的当地市场价、习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18.html -
了解详情
此时又有什么理由认为A→B→A没有体现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趋势?可见,否认占有改定下适用善意取得就是否认A→B→A体现了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趋势,而 改定与善意取得》,载中国民商法律网。其实这样并未解决问题,现实占有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都会成功-而这正是我们所不希望的。所以,尽管我们同为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14.html -
了解详情
第242条、243条、244条的规定,善意占有人可以请求权利人支付因维护占有物而支出的必要费用,恶意占有人无此权利;占有物毁损、灭失时,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民终字第05118号民事判决书。 [62]德国民法甚至要求取得占有是善意而且要求事后不知其所有权不属于自己。参见《德国民法典》第92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9340.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界限,造成刑法保护功能的过分扩张。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时,司法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只要行为人具备透支信用卡 ,又能避免行为人以未收到催收通知为托辞逃避惩罚,有效打击那些非法占有目的非常明显的恶意透支行为。 其二,关于催收相关时间的认定及计算。《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951.html -
了解详情
应从哪个角度加以区分呢?我们可以通过两个例子对此加以分析。第一个例子是恶意占有他人遗忘物或遗失物的情况。一个人在路边捡拾了他人丢失的财物,在确信 ,客观上实施了秘密窃取的行为[4]在本案重新审判过程中,辩护律师明确指出被告人的恶意取款行为属于一种无效的交易行为,取款行为本身不具有刑事违法性,与一个普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87.html -
了解详情
改为私房发还给私人所有后,承租人是否与私房所有权人继续原公房租赁合同关系?如果恶意占有行为发生在《物权法》实施之前,且持续至《物权法》实施之后,法院判决时 规则。所有权变动后,原租赁期间届满,如果双方没有继续签订租赁合同,那么承租人继续占有所有权人的房屋,这在法律上即构成一种侵权行为。《民法通则》第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946.html -
了解详情
对有益费的偿还数额不得超过该物所增加的价值或所有人实际支付的费用。对于恶意占有人一般只能就必须费才能向请求权人追偿。请求权人有义务返还相对人的费用 、如何返还。2.妨害排除请求权的实质性构成要件是妨害的存在。所谓妨害,是指以占有以外的方法阻碍或侵害所有权的支配可能性。妨害须满足以下条件:1)妨害须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0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