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如何理解该条,民法学界 存在着诸 而不能再拘泥于文字。无论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物权法已经确立区分原则的背景下,买卖 合同的效力并不因出卖人欠缺处分权而受影响。[6]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346.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如何理解该条,民法学界 存在着诸 而不能再拘泥于文字。无论我国民法是否承认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在物权法已经确立区分原则的背景下,买卖 合同的效力并不因出卖人欠缺处分权而受影响。[6]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098.html -
了解详情
就有12个条文与其相关[1]。对利害关系人概念的理解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当事人资格的生成和诉权行使,关系到民事审判权作用的范围等问题,故如何界定利害关系人便成为民事 在功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具体而言,一般民事案件具有明显的争讼性、对抗性和私益性,因此,以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为核心的通常诉讼程序所具有的实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5.html -
了解详情
是背离司法公正优先的价值选择原则的。 强调审后证据失权的绝对效力,意味着明知是错误的判决也可以绝对化,这显然与公众对公正的一般理解不合。当事人会对 使诉讼效率降低。 2.举证时限制度与当事人撤诉等处分权的行使。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处分原则的核心内容是当事人对自己所享有实体权利和程序权利的支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41.html -
了解详情
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在认定出资是否到位时,按照资本维持原则的要求,应坚持权属变更与财产实际交付并重的标准。即:该财产已实际交付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变更登记的,应 是真实的股权人,股权应归属于他人(即实际出资人),在名义股东向第三人处分股权后如果仍认定该处分行为有效,实际上就助长了第三人及名义股东的不诚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55.html -
了解详情
。正如马克思所说: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的责任是当法律运用到个别场合时,根据对法律的诚挚的理解来理解法律。[3] 在现代法治社会,审判独立是至关重要 在民事诉讼中,以私法自治原则为其基础的处分权,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权根据自己的内心意愿处分其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具体体现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77.html -
了解详情
是法律上的客观原因,而不是指当时人因为对法律的不熟悉、不理解等客观原因。法律上的客观原因是指一些法律法规制度民致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以其身份在法律上 是可以放弃的。在诉讼过程中体现为当事人的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唯一贯穿我国民事诉讼始终的民诉法特有原则。在当事人服判的情况下,就表明当事人对自己的权利作出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192.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形,称之为先行自认。 自认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中的状况 我国对自认在立法上的规定是相当简单和原则的,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对自认也没有明确的、详细 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三版 4、黄松有主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叶孝信《中国民法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9.html -
了解详情
为什么一些诉讼行为(如合法起诉行为等)可以产生实体法上的效果。 二元论的诉讼观,是从实体法和诉讼法的联结点上来理解和考察诉讼问题(包括诉讼行为)。按照二元论的 的处分权则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在外国民事诉讼中,对于公益性较强的人事诉讼以及非讼事件等,则限制或排除处分原则的适用,采行职权进行主义和干预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7.html -
了解详情
需要在今后的审判改革中加以完善和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调解三原则的确立与合意解决争议的机制不相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 )解决的办法 1、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适宜调解原则。根据处分原则,在诉讼中双方有权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这个基础上双方通过协商、对话,就实体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