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论与实质刑法解释论的对立还表现在以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为中心的犯罪论领域的诸多问题上,如不真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因果关系的判定、 似乎也认可实质解释论者的这个判断。认为法律形式主义并不是没有问题:法律形式主义不足以防止不公正,因为法律可以屈从于不道德的目的。富勒于1954年指出:纳粹的独裁统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7826.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 罪前情况,主要指犯罪原因(基本是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原因而不限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原因)和犯罪人的一贯品行表现。犯罪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生活所迫、 客观子项罪大即罪行极其严重(为适合法律用语习惯)。将恶极留给司法实践作为裁量死刑执行方式选择的依据。这样,体现立法科学性。罪行指犯罪行为和结果的现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1.html -
了解详情
,也没有任何一个公认的扩张解释或限制解释是基于立法原意而作出的,如把《刑法》第269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解释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是因为实施了这几 则世界万物就成了无灵魂的躯壳,世界就失去了意义。这种关系可归结为三点:(一)内在性。世界不是作为外在的、现成的东西被人凝视、被人打量,而是作为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3.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及共同行为的性质,并概括地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行为人之间已经形成共同犯罪故意。[6]笔者认为,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意思联络 行为,《解释》和《解释(二)》规定为犯罪具有合理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犯成立必须以行为主体之间有犯意联络为条件之一。《解释》规定,ISP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77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知道自己行为的性质及共同行为的性质,并概括地了解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行为人之间已经形成共同犯罪故意。⑹笔者认为,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意思联络确实 行为,《解释》和《解释(二)》规定为犯罪具有合理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共犯成立必须以行为主体之间有犯意联络为条件之一。《解释》规定,ISP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9775.html -
了解详情
个层面的平衡,尤其是在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体制和心理的认可,作为刑法所依赖的并且被广泛接受的刑罚中的最高位阶,死刑的削减意味着这种平衡被 结果;但必须一步一步有序推进。不仅如此,死刑的废除和司法的控制也是具有因果关系的,我国当前仍然处于犯罪高发期,每年大约有460多万起犯罪案件,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25.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都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分工不影响共同犯罪的成立,只影响行为人刑事责任的大小。共同犯罪行为在形态上既可以表现为共同的作为,也可表现为共同 不作为,还可以表现为作为与不作为的混合[6](P505~510)。在共同犯罪客观要件的要求上,香港刑法理论与内地刑法理论大体相同,并无特别差异之处。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74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强化对犯罪的戒备,使人们因担心自己无辜受到刑罚的牵连而对可能发生在自己关系人中的犯罪高度警惕,甚至大义灭亲,检举揭发关系人的犯罪。单就刑罚威吓效果的发挥而言 有这样的个性与勇气!因为苏力在专注于刑不及无辜的同时,太不在意作为另一条刑法原则的罪刑相适应,自然没有底气面对来自这一原则的质疑。 我之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80.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强化对犯罪的戒备,使人们因担心自己无辜受到刑罚的牵连而对可能发生在自己关系人中的犯罪高度警惕,甚至大义灭亲,检举揭发关系人的犯罪。单就刑罚威吓效果的发挥而言 有这样的个性与勇气!因为苏力在专注于刑不及无辜的同时,太不在意作为另一条刑法原则的罪刑相适应,自然没有底气面对来自这一原则的质疑。 我之所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72.html -
了解详情
的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利益,从而说明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种性质的犯罪。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权利或 结果的承受者所承担的损失或损害之间具有刑法学上的因果关系。其间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不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不影响共同被害人的成立。(3)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