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范围具有特定性,适当拓展被害人的权利并不会造成对刑事诉讼目的的冲击。 四、衡平冲突过程中身份关系的引入 公诉权与被害人权利的冲突直接表现为国家的积极 为视角[J].政治与法律,2008,(4). [3]陈少林,顾伟.刑事诉权原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23. [4]卞建林.中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202.html -
了解详情
得以实现,对修复被犯罪破坏了的社会关系和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公诉转自诉制度为解决被害人告状难问题,充分维护其合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01页。 [9]程味秋:《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6-247页。 [10][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4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民事诉讼程序的相对快捷可使被害人早日获得赔偿,因而更利于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在 等多方面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刘计划,周军.21世纪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前瞻[J].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 2.魏彤.欧美国家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635.html -
了解详情
联邦德国就专门立法制定了《被害人保护法》,对被害人的权利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我国目前在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方面,只有刑事诉讼法中为数不多的几条规定,在刑事 爱尔兰、马耳他、北爱尔兰、土耳其,还有美国、德国等,都是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刑罚处罚。在保加利亚、丹麦、荷兰、波兰、瑞典和俄罗斯也都采用了其它支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29.html -
了解详情
改善和提高相比,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却遭到漠视。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是犯罪人受到了刑事处罚,而被害人中除极少数人能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得到部分损害赔偿 也是基于公平、共享理念。社会保障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而公平与正义价值理念的实现最终必然落脚于使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2.html -
了解详情
与此相反,刑事诉讼被害人的当事人权利却长期被忽略。这种状况直到二十世纪中叶犯罪被害入学的兴起,才得到改变,各国逐渐重视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我国1996年 。本文仅就公诉案件中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问题进行探讨。 一、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缺失 1、没有赋予刑事被害人上诉权。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自诉人及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2.html -
了解详情
斯蒂讷就与预审阶段案件被害人的程序地位有关的系列程序权利做出系统裁决,[106](第八个经典判例)认为:被害人在本院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本院法律的 :要么发回重审,或者指令原审法官按联合国规定条件进行阅卷、以做出实质性的司法判断,或者进一步向检察官施压、争取联合国进一步向法官放宽阅卷条件、以利司法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59.html -
了解详情
的立法成果,扩大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使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更趋向于当事人主义,诉讼对抗主义的原则。 很多老百姓都认为,辩护律师是为坏人辩护 的程序。 第二百七十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通过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通过强迫、威胁、欺骗等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757.html -
了解详情
人均为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的诉讼参与主体,二者在惩治犯罪目标的指引下有一定的协同性。基于各自的程序利益重点不同,检察机关的公权力与被害人权利之间存有 析,载《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10期。 [4]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5]魏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385.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得不具体、不明确,有些应赋予被害人的权利,如知情权、上诉权、援助权、执行参与权等,都没有明文规定,使被害人变成刑事诉讼的过客;这与完善的被告人 的民事责任,否则对被告人不公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不能主张精神赔偿就是这种理念的体现。这种理念的偏颇是它只站在被告人角度来思考问题,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12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