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符合构成要件行为的单位,都具有独立的单位人格,都能单独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这些单位如果再以单位犯罪追究其的刑事责任,不但有悖单位犯罪的理论基础 当债权人追偿债务时,才发现公司根本没有偿还能力,但根据公司制度,股东对公司的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股东因而逃避了债务。针对这种现象,美国率先在1905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70.html -
了解详情
所具有,因而它们都不属于身份犯。其二,身份犯是以特定身份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或量刑情节的犯罪。所谓身份作为犯罪的构成要件,是指没有这种身份,便不构成犯罪, 处罚方法主要有代罚制、法人责任或双罚制,在具体对单位处罚时只笼统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13]而没有刑罚加减之规定,也就是说,单位犯罪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58.html -
了解详情
的主体范围应在折衷说的基础上加上单位犯罪的规定,即职务犯罪的主体由国家工作人员和刑法规定的相关单位构成。笔者将职务犯罪的自然人主体限定为国家工作 ;同时,应修改贪污罪和盗窃罪的构成标准,以体现吏治从严的政策。 (3)受贿罪的构成要件缺陷凸现。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受贿的内容仅仅限于财物,被动型受贿罪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9.html -
了解详情
,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社会危害性和应受惩罚性,都应当作为类似的犯罪予以禁止。仅仅由于刑法规定的构成要件过于具体而使这类行为无法作为犯罪来 的同类型行为包括在内。又如《刑法》第167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时,多数意见主张应当缩小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将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排除在外,突出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的打击。少数意见认为,根据现实国情,刑法 司法工作人员等等。在刑法理论上,通常还将以特殊身份作为主体构成要件或者刑罚加减根据的犯罪称为身份犯。国家工作人员是一种身份犯,而且属于法定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3355.html -
了解详情
比重提高 近年来,两个以上自然人合谋或者自然人与单位之间合谋,共同侵犯他人专利权犯罪行为越来越多。2000年到2003共同犯罪的比重只有8.33%,但从2004年到 ,所谓情节犯,是指某些犯罪不仅要求全部具备确定的构成要件,而且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程度,才能成立既遂的构成类型。所以,情节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86.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通过分析《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和《解释》第五条第二款关于特定情况下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与肇事人构成 的成立都必须具备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的构成要件。其中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7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归单位使用就说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大于归单位使用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把归个人使用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就会造成打击面过大。 二、 这一解释,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企业单位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笔者认为,立法解释中的单位应作一般意义上的泛指来理解,理由是: 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20.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归单位使用就说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社会危害性显然大于归单位使用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不把归个人使用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就会造成打击面过大。 二、 这一解释,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的公司、企业单位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笔者认为,立法解释中的单位应作一般意义上的泛指来理解,理由是: 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623.html -
了解详情
比重提高 近年来,两个以上自然人合谋或者自然人与单位之间合谋,共同侵犯他人专利权犯罪行为越来越多。2000年到2003共同犯罪的比重只有8.33%,但从2004年到 ,所谓情节犯,是指某些犯罪不仅要求全部具备确定的构成要件,而且还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程度,才能成立既遂的构成类型。所以,情节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4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