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是衡量某一事实特征能否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的客观标准。[18]以故意杀人罪与非法捕捞水产品罪为例。前者只需具备法定年龄、危害行为、主观故意 意识时也把它作为必要的构成部分,但是,在一个归结为因果控制的形式中,就已经作为行为构成的构成部分表现出来了。[65]新古典犯罪论体系与目的行为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093.html -
了解详情
之所以不为罪、不追究刑事责任,不在于它缺乏主观罪过,而在于它缺乏客观的危害行为,因而当然就缺乏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和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 迷信犯与 犯罪未遂的两种分类,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犯罪未遂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并且大致揭示了未遂不同形式的危害程度,因而,这种研究有助于加深对犯罪未遂性质和特征的把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义。 二、加重因素的基本理论 (一)加重因素的概念 加重因素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及其关联要素引起超越基本犯罪构成①既遂的法定条件,而刑法对其规定了更重的 4)手段和方法加重因素。(5)结果加重因素。在结果加重因素中,根据结果的表现形式的不同,还有危险加重犯、实害加重犯、状态加重犯。(6)数额加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182.html -
了解详情
流散到社会,就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巨大的危胁,但也仅限于威胁而已,如果用其实施危害行为,就构成了相应的他罪,若不使用,这种危险就只是一种抽象可能性。将可能性 (对个体),如人的伤亡,具体的财产损失等,作为社会危害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造成的具体的行为后果是多种多样的,且经常是与刑的样态不具有对应性。那么,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48.html -
了解详情
无疑亦为社会诸多现实危险中的重要因素。限于篇幅,本文仅向与会的韩国及其他国家的同仁们介绍中国的网络犯罪与刑事立法问题。 二、中国网络犯罪现状 中国 犯罪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犯罪形式多样化。网络犯罪的最初表现形式,以黑客行为居多。主要表现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危害方面。近年来,网络犯罪逐渐向其他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401.html -
了解详情
(2)风险结构个体化到全球化。根源于个体化浪潮的反身现代性和风险,其初级表现形式为个体的风险。因为个体化使原有的各种社会关系变得松散和不稳定,个人失去 )紧密相连,它的效应既可能是积极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类及其财产的增量,但也可能是消极的,其危害在于破坏和威胁合理的生态规律或伦理纲常等。美国华盛顿特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72.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刑事司法中,量刑公正表现为如下三种基本形式:1犯罪轻重与刑事责任大小未必成正比犯罪的轻重,是由犯罪事实所表明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 判处首先,作为量刑根据之一的犯罪事实,是指存在于犯罪实施过程中的表明行为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的一切主客观事实情况,它与犯罪情节(罪中情节)是同义语,不仅包括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669.html -
了解详情
和恩格斯早就有过辨证和理性的分析。马克思在肯定犯罪是蔑视社会秩序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形式的同时,就曾指出过犯罪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他说:罪犯生产罪行。如果 刑法堤坝基础。我国现行刑法建立在以道德行政为堤坝的基础上,其表现是:较轻的社会危害行为主要由社会舆论和思想教育来解决,必要时才采用行政处罚,刑法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686.html -
了解详情
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内在表现形式。所谓渗透性,是指跨国有组织犯罪组织与政界、商界等相勾结,犯罪组织渗入合法的经济组织、机关、团体及其他公共机构,致使犯罪 缔约国国家经济管理法规,破坏缔约国国家经济管理的体制和活动,危害缔约国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并涉及两个以上国家的行为。当前,这类犯罪是最活跃的跨国有组织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35.html -
了解详情
的混乱 前面已经提到,逻辑结构上的差异,是要素集合与阶层体系两种理论类型在形式差异上表现最为明显的地方,也是我国学者在比较中国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时已 造成的危害事实要有认识或预见,或者要有认识或预见的可能性,否则,行为人的危害行为并不成立犯罪。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犯罪主观方面的存在也决定或制约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1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