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审判实践,对我国涉外民商事合同法律适用的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及适用的具体步骤等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 和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结合,它即肯定意思自治原则的优先地位,又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补充。 (四)强制性规则必须适用原则 强制性规则,也称为直接适用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304.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未到房产或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那么这种抵押是否有效?首先抵押登记具有如下法律效力:1、决定抵押权是否成立。已经登记,抵押权成立;尚未登记,则抵押权不能 以定金作为担保方式的合同双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破产,其所接受的定金,能否作为产生别除权的基础,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我国立法规定了定金是一种担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68.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占有应依法给予充分保护,《物权法》也对此提供了法律依据;第三,即使认定合同无效,发生返还的法律效果,也要充分考虑房屋价值的变化以及重新分配升值 农民住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性经营房屋。)这样可以合理降低土地补偿费用,用租金作为农民稳定的长期收益,以解决土地被占用之后的农民就业与长期收入保障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17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实践中,并没有援引宪法作为法律根据的先例。1955年7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在刑事判决中不宜援引宪法作论罪科刑的依据的复函》中指出:在刑事 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不过,如此解释能否在实践被接受,值得观察,况且,对于何为政治的理解本来就是模糊而宽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78.html -
了解详情
权,并且威胁到以行政法传送带理论为依据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22]二是对公民权利保护范围的有限性。不仅因为行政诉讼制度只能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时才能够对行政权加以限制 以作为解决各种法之间的价值冲突问题的基本前提。例如,司法判例能否作为法的形式的一种,应首先考虑其是否具有法所应当具有的优良品质,而不是先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28.html -
了解详情
过错。考察结果,如认定有过错,即责令其承担过错责任。如无过错,再考虑能否以危险为归责依据责令其承担无过错责任。最后,在既不能以过错,又不能以危险科 )是置于责任构成要件之外,作为法律原则加以分析研究的。在本人提出的新分析框架中,则否定了其法律原则的地位,而只是将其不同的归责依据提出来,在主观归责依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63.html -
了解详情
量刑刑档数额左右的案件。以盗窃案件为例,我省分别以800、10000、100000元作为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的标准,如果某一被盗物品的估价恰好为800元 认识案件是指对直接影响到罪与非罪的案件证据能否采用、认定事实的证据是否达到确实充分标准以及适用法律存在分歧认识和较大争议的案件。 二、边缘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198.html -
了解详情
进行审理。因而我国现行司法规定,显然是否定二审反诉的。而理论上对于二审中能否进行反诉,至今仍然存在争论。就否定论的基本观点来看,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 中提出反诉,那么否定二审反诉的理由就失去了合理的前提和基础。即审级利益以及公平诉讼,作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和权利,不仅为当事人享有,而且作为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31.html -
了解详情
条隐性的试点路线,那就是,地方政府迫于政府间的竞争压力,在缺乏宪法法律依据的背景下,低调地推动经济改革和社会管理创新。这条隐性线索的逐渐 起来,变宪政建设的中央政府单动力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民+社会的多元动力机制。无论是作为解释框架还是理论模型,统合模式始终呈现着纷繁复杂的特质。和自上而下模式一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3.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定罪量刑事实的证明要达到结论惟一,排除其他可能性。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能否达到结论惟一,学界认识有明显分歧。如今第一次正式规定在重要司法解释中 尚未改变;另一方面,片面追求调解率的倾向开始显露。[22]而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型的案件处理机制,不仅法律依据匮乏,而且实践中因缺乏规范而出现失范的现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