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表明,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是什么,这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对此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欲为犯罪既遂的判断设定新的标准 ?论者须知,此形式主义非彼形式主义⑴。 值得注意的是,构成要件齐备说另一辩护者徐光华博士认识到构成要件齐备说是一个宏观的判断标准。这其实是在承认了它不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45.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形式扩张的趋势,是否会影响到刑法上个人责任的承担的原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影响我国的经济刑法等规范的调整,目前还无法判断。 4.如后所述,抽象危险应当被 排除在外,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拟制的危险是一个对于抽象危险犯错误的理解。 法律拟制的含义是把相似的事物或者相似的情形同等的对待,是法律创造中所运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40.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的客观分析和主观认知而得出的最贴近于实际情况的判断。这种由判断得出案件事实的结论同案件发生的客观事实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哲学意义上的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 与认知活动以及审美活动共同构成了认识活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评价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活动,是人们的观念的反映活动。 哲学领域的评价论是法律评价的理论基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77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关键。 对此,学者指出,就强制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的识别而言,一般可以通过对其用语方式的判断来实现。[20]也就是说,在法律条文中,带有可以字样的 、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则合同仍然有效。[63]显然,这种非此即彼的机械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应予纠正。 【作者简介】 黄忠,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 【注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4719.html -
了解详情
不要说的观点,刑事被告人总是被推定为知法,欲以法律错误作为抗辩事由的被告人须就错误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 第三,立法拟制。立法拟制是有意地将明知 非理性的民愤四处粘贴,使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更加模糊;从理论上来看,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诚如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具有多元出罪机制的犯罪论体系,即使信手拿来,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802.html -
了解详情
导源于罗马法这一判断。 (二)古罗马刑事实体法语境中的有利被告 与程序语境中的事实存疑相对应,在实体语境中,必然面临对刑法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存疑的 严厉化或扩展化,是不准许的。但是,准许对行为人或者参与人有利地适用限制刑罚的习惯法(如认可不可避免的禁止性认识错误作为排除责任的根据)。[29]这说明,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6721.html -
了解详情
罪过的各种论见一直以来都是观点庞杂、争论不休。而根据普通逻辑的矛盾律,我们知道,相互反对的观点必定有一些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些观点和认识长期以来运用于司法 ,这是不应混淆的。而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理论没有对因违法行为所致犯罪进行阶段性划分,没有注意到一个社会行为实质上是两个性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02.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那么从刑法相关的规定来看是否会引起解释论上的困境和不协调? 本文将通过以下研究表明:防卫意识仅以行为人认识到正当化的事实 冲动情绪究竟是否达到了能够导致行为人对事实状况产生重大错误认识的程度,这并不重要。一旦确定震惊、恐惧或害怕的精神状态存在,就不能根据行为人是否具有权衡防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036.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那么从刑法相关的规定来看是否会引起解释论上的困境和不协调? 本文将通过以下研究表明:防卫意识仅以行为人认识到正当化的事实 的目的性限缩解释来加以替代。即便是坚持该理论的学者也大都抛弃了Welzel的社会道德判断标准。[18](3)目前的通说和判例均已否定主观倾向和内心状态属于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998.html -
了解详情
效果。在评价观点与法效果之间应具备某种均衡性、一致性与合比例性。在刑法上,我们常常谈论的罪刑均衡原则,就是试图在构成要件与法效果之间实现均衡。宪法上极为重要 要素组合形态。但是,在对象是否能归列于某一类型的判断中,最为重要的标准,既非要素的表现程度,也非要素的组合形态,而是该对象是否在整体上符合类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