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而不承担责任而已;这样思考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可能限定在作为人具有预测和回避可能的 存在这里的犯罪是否必须是符合犯罪构成四要件的实打实的犯罪的争论。其实,这种争论是不必要的。刑法中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本来就具有相对性。有的犯罪就是违法性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3.html -
了解详情
能力而不承担责任而已;这样思考方式根本没有考虑人不是神,在违法性判断上从因果关系进行限定变得不可能;不法根本不可能限定在作为人具有预测和回避可能的 存在这里的犯罪是否必须是符合犯罪构成四要件的实打实的犯罪的争论。其实,这种争论是不必要的。刑法中的诸多概念的含义本来就具有相对性。有的犯罪就是违法性意义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682.html -
了解详情
一条从刑法立法阶段便应得到遵行的刑法原则, 故此条中的刑罚首先应指法定刑。在肯定此条中的刑罚首先应指法定刑的前提下, 若不得不承认在成文法传统下司法始终是 整体上的等质等量或质量对等。正如有人说: 罪刑之间的因果关系应当是罪与刑两个量化系统之间的关系。这意味着, 罪量系统中任意一点或任意一组的相对位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171.html -
了解详情
, 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醉酒后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 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就是一种严格责任。[ 4 ] (5)因果关系行为说 至昏睡状态, 因昏睡不能为锅炉按时加水而引起爆炸。至于事先并无犯意的自愿醉酒人, 如果因醉酒而使其处于限制责任能力, 应依据行为人实施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3.html -
了解详情
, 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醉酒后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性质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 我国刑法规定对这种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就是一种严格责任。[ 4 ] (5)因果关系行为说 至昏睡状态, 因昏睡不能为锅炉按时加水而引起爆炸。至于事先并无犯意的自愿醉酒人, 如果因醉酒而使其处于限制责任能力, 应依据行为人实施危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352.html -
了解详情
、多个角度并且全方位进行选择。其中,与商业贿赂犯罪结构关系相对应的规则竞争目标,应该是治理主体在规则体系选择活动中的一种协调状态。犯罪人在商业贿赂活动中 如果规则本身是在一个全涉性的因果链条当中,那么就没有谈论选择的必要。这种全涉性的解释的实践后果,不是陷入无所作为的犬儒主义,就是导致推翻人类一切既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980.html -
了解详情
,一旦承认了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甲故意杀人罪的责任将会被肯定。[11]其实,该案中行为人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的根本原因并非在于行为和结果 :上[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 [16][日]曾根威彦.刑法中的实行危险错误[M].日本:成文堂,1991. [17]张明楷.教唆犯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046.html -
了解详情
因果行为论中的意识活动表述为更加精确的人格意志体现。然而人格行为论也并非万全:能否以主体人格来定义行为,如此定义是否混淆了责任和行为的关系等,都是 的行为理论,前者从行为的外在特征(因果行为论)或内在特征(目的行为论)判断行为,仅局限于行为本体;后者则在理解刑法中的行为时引入规范评价因素(社会行为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82.html -
了解详情
要件。何谓脱离行为?笔者认为,应以是否切断脱离者已经实施的加功行为与此后其他共犯者的行为或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原则。只有切断了与此后其他共犯者的行为或 可罚的,而且中止犯不仅可以发生在实行阶段,在预备阶段也能成立。所以,外国刑法中的关于共犯关系脱离的情形,依据我国刑法规定,其实是共犯中止犯的问题。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204.html -
了解详情
Vorgegebenheiten)(行为,因果关系,物本逻辑结构等等)相联系的,而只允许从刑法的目的设定性(Zwecksetzungen)中引导出来。新的发展尤其表现在这一点 的层面上将故意犯与过失犯、作为犯与不作为犯分离,丧失了犯罪论体系的统一性。也有学者认为这种将故意犯、过失犯和不作为犯相互分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