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分则一般是以单独犯罪为标准加以规定的,刑法理论对许多犯罪问题的研究也是以单独犯罪为模式。共同犯罪的成立与单独犯罪一样,仍以符合同一个犯罪构成 一起的。在整个犯罪的链条中,这些行为具有共同性,它和犯罪结果之间都具有因果关系。这些共同受贿犯罪行为是犯罪结果发生的共同原因,也是共同犯罪人承担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21.html -
了解详情
。(3) 如果一味强调必须是实际利用了内幕信息进行证券交易,则证券法和刑法中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则将难以实施。[18] 笔者基本同意上述观点,并且认为这种理解 内幕交易案件的进一步研讨,诸如内幕交易的诉权、赔偿数额的确定、因果关系问题、举证责任问题,等等,都会逐渐明朗化,内幕交易诉讼将为期不远。 (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51.html -
了解详情
事实来源原告当然应当予以举证。4、关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存在因果关系”的问题就因果关系而言,笔者认为这是上述证据选择应当坚持的一项审查标准。商业 就有可能从专用领域进入公有领域,损害权利人的利益。[15]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9条并未限制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主体,因此,笔者认为政府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089.html -
了解详情
,即使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即使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不影响定罪。如果占用、征用的有关人员采取欺骗的方法致使行为人不知而认为条件 有必要对犯罪的标准进行一番研究。 犯罪的标准,体现出刑法介入的尺度,即刑法与行政法规范的关系问题。刑法调整的基本原则是谦拟原则,即在其他法律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9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定原则(这一命题不同于要实现罪刑法定首先要有完备的成文法,前者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后者则是一种条件关系)。一方面导致了对立法的过高期待 自由裁量权的限制主要是集中在司法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过程中对法律漏洞的填补这个问题上。法律漏洞是指现行法律体系上存在着影响法律功能且违反法律意图的不完全性,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93.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概念、性质、义务产生根据、分类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起抛砖引玉之功效。一对刑法上的不作为的概念,由于刑法条文没有明确加以规定,理论界对此观点不一。 ].达德布路赫(Radbruch)认为,“不作为因欠缺作为行为之意思,‘身体的举动’以及两者之间‘因果关系’,自与作为有异,此二者系处于‘动’与‘静’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71.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的结果及其与危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危害行为的主体条件,行为人的主观罪过。”⑤其中,四要件说为当今通说,为我国刑法界所普遍接受。然而,近年来, 即犯罪的客观方面和犯罪的主观方面。再进一步讲,应如何看待“犯罪主体”和“犯罪客体”问题呢?对此,我们可以从笔者所述“刑事责任能力”这一概念中找到答案。首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00.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提出判断犯罪的生产力标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能把生产力标准与罪刑法定原则对立起来,也不能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 客观行为状态,称之为行为事实。行为事实包括行为、客体、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些内容,它们是犯罪行为的客观危害的基本载体。”(这里的客体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13.html -
了解详情
、开放的顺利进行”①。新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对准确适用单位犯罪条款,依法惩治打击犯罪提供了依据和保证。笔者现就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有关问题作些探讨。一、 的单位的整体行为。由此也决定了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能是单位整体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这是单位犯罪不同于单个自然人犯罪,以及不同于若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认同,或者修正,或者补充完善,达成更广泛的共识。笔者将自己在刑法学备课过程中思考的几个问题冒昧提出,权作引玉之砖。一、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既 之处是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时间地点等其他内容。未遂和既遂的差别又只能是危害结果的差别。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