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冲突谈点看法,就其在新刑法第13条关于犯罪概念中的体现来加以分析说明。 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化,在新刑法中表述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的高度概括。一般而言,它是由国家以刑事法律形式加以明文规定的。西方国家从行为是否应受到刑事制裁的法律特征上界定犯罪定义。如1810年《法国刑法典》规定:“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42.html -
了解详情
是根据许多新出现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而设定,另一方面也是改变“79刑法”粗疏立法技术原则而尽量具体明确规定犯罪行为的体现。 二、主要内容的变化 从“ 的。 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79刑法”中是没有的。它是否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否有必要在“97刑法”中设置?曾引起不同意见。1982年我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18.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调整对象的若干观点评析 就笔者所知,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的调整对象存在着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广泛社会关系说”、“罪刑关系说”和“刑事法律关系 的行政关系的主体。 2.从刑事责任所剥夺的内容来看,刑法调整的对象是政治关系。我国刑法中规定的主刑附加刑所剥夺的基本上是罪犯的政治权利,包括自由权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74.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这样的划分标准,有人以 事后受财为由,提出这样的情况不应认定为受贿。我国的刑法中是这样规定受贿罪的: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 他谋取的是否是不正当利益,对认定他主观上是否有犯意是很关键的。 关于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性质,我国刑法学界曾经有以下几种意见:(1)认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11.html -
了解详情
无人抚养,陷于失学,受虐状态者;10少年或精神障碍者。为了限制法官考察行为人是否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随意性,避免各地法院在适用缓刑上的不均衡,立法机关 或人员的监督考察,以利于罪犯的改过自新。西方国家所谓的“保护观察制度”和我国刑法中的缓刑考察制度基本相同。保护观察制度最初起源于英、美国家,后被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8.html -
了解详情
编辑等工作,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意义。因此,应大力加强对刑法体系的研究。鉴于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广义的刑法体系的研究尤为薄弱及篇幅的限制,本文拟仅就广义的 罪状和法定刑,就是一种直接而又有效的改变方法。 附属刑法中是否应规定独立的罪状和法定刑?刑法学界对此有否定说和肯定说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否定说认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37.html -
了解详情
其刑事责任,还是应当看其行为是否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两院一部”于1984年4月26 日发布的《关于当前办理强奸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 中的一种犯罪形式,或者说是选择性罪名中的一个具体罪名。完整的罪名应当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按照我国刑法学的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做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7.html -
了解详情
转化的倾向”。[2](P70) 作为大陆法系成文法代表国家的德国和日本,在刑法典中均规定了为数不少的过失危险犯。1980年修正颁布的德意志联邦刑法典有关过失危险 过失危险犯与传统的过失犯罪理论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有利于更新和完善过失犯罪理论。 关于我国刑法中是否规定有过失危险犯,通说是持否认的态度,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0.html -
了解详情
认为本罪是出于过失或间接故意;[4]还有学者认为关于罪过形式的争论及反映出的理论矛盾是由我国刑法对罪过形式规定的不科学造成的,应当删除“以牟利为目的 等金融机构的正常存贷款帐目范围。对于单位来说,不论其与存款人有无沟通、存款人是否知情、出具的存单是否真实,只要该项资金是以金融机构的名义被吸收为存款,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都是共同注意义务的违反?也就是说是否有区别于职务、业务、法律规定的,能够产生共同过失犯罪的其他依据值得研究。 三、我国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 此外,构成教唆罪需要教唆人教唆的是犯罪行为,而非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因此认为该司法解释中的情形属刑法中的教唆行为是不能成立的。 审判实践中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