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之中的民族法而言,显得尤为突出。而法学学科的独立性则更多地由学科发展规律所决定,只要具备了共同的理论基础、法域范畴等基本要素,并经过严密的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这个体系应当主要是:以宪法的民族问题规定为根本依据,以《民族区域自治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19.html -
了解详情
这是我国宪法一直未能真正走入社会、未能真正走向公民生活的症结所在,也是阻滞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那么,宪法是否真的就仅仅是政治法呢?对此 现行的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改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保持其原有职权不变的基础上增加违宪审查权;四是主张在全国人大下面设立一个性质和职责与各专门委员会相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32.html -
了解详情
保障劳动者人权这一宗旨,为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作出了贡献。 一、劳动法是劳动者人权保障的理论基础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人权和人权保障涉及道德、政治、 进步的标志。 (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人权观的重要体现,在劳动关系领域则体现为: 1、经济权利即物质利益权利。(1)劳动者取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4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移植和本土资源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通过分析两者的矛盾和互补性,论证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 的崇尚自由主义、个人本位以及对人权的一种近乎执着的追求是西方法治由一种思想演变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价值理念的思想基础;私法至上,严格限制国家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080.html -
了解详情
把地方公债异化为准国债,因而大大抵消了其对于宪政建设所可能具有的重要意义。 依照地方公债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地方政府对地方选民负责,提供地方选民所需要的公共 政府在宪政和法治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争取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并且对地方民众的利益予以更好的保护;更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宽容妥协的基础之上找到互利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782.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的排除写在法典之中。但是也有例外。 在英美法国家,证据的合法性问题成为程序正义理念的核心组成。关于这一问题在后述章节中作者将进一步言及,此不 《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第56页。 易延友:《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以裁判实施的可接受性为中心》,载《法学研究》2002年第一期,第103页。 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373.html -
了解详情
资料,然后有专家学者从旁补充背景知识,帮助公民加强对议题的认识。在掌握一定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参与者对争议性议题公开相互辩论并作判断,并将 吱作响。参见黄济福。从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反观我国政治协商的意义及其完善学习人民政协章程修正案的一点体会[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1)。 ⑨ Se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00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分立”学说问世之后,在西方国家引起极大反 响并很快成为脍灸人口的理论,进而陆续为许多国家的立法所肯定和 吸收。其中,最早将该学说作为立法指导思想并 的重要内容,也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而毫无疑问,司法 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切实实现审判独立这一重要的宪法和法律原 则。可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56.html -
了解详情
悠久的历史;⒊儒家思想为其提供了牢固的理论基础;⒋封建统治者对父权、族权特殊作用的经验总结。〔14〕同时,这种伦理化的思想在司法领域表现为司法人情化,它 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趋势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后来被载入我国的宪法,这种法治观念与方法被提高到了宪法层面,同时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00.html -
了解详情
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体现现代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理念,分析法官队伍的现状,总结经验教训,将司法职业道德规范和机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在《 措施。(三)加强职业道德实施机制建设,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根据《准则》的规定,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指导、监督本法院法官遵守职业道德准则。这是《准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