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犯罪促进意思有无说而言,首先,促进犯罪意思有无的判断标准模糊不清,到底什么样的意思才达到促进犯罪的程度并不清楚;其次,如果两个行为相同却从主观来 法律规制研究(项目号:14ZDB147)的阶段性成果。 ⑴参见时延安、韩晓雪:《出租车司机容留他人在车上吸毒应否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2008年第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6918.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有的是法律上,或者说刑事法律上的。但是,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合法呢,是否具有其合理性呢,或者说被处理的人是否应该就是这些人,是否还有其他人应该被处理而没有 问责的程序,即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问责;最后便是官员问责的处理结果,即对被问责官员的最后处理结果,对查证属实确有责任的官员进行相应的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548.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决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刑法性质决定了刑法具有社会保护机能?如果把刑法理解为国权主义刑法(这显然是一种刑事政策的思维),那么刑法可能是为了保护社会而存在 的就是罪刑法定,而这正是刑法领域法治的基本要求。[37]事实上,法律既对知道它们的人有效,也对不知道它们的人有效,所以把法律作为行为规则来理解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5985.html -
了解详情
了传统的刑法体系。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法益论的流变及困境与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构性嬗变上,也体现在教义学中其他理论(包括不法论、罪责论、实质化、因果关系 因而,相关研究基本上都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规范性的。换言之,这样的研究只是在描述与交待刑法中有哪些理论经历了变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469.html -
了解详情
了。[2]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取决并服务于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律制度。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必然要求并导致上层建筑领域的 拿、卡、要、贪、占等行为应及时主动地追究其责任,构成犯罪的还应追究其刑事责任。最后,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社会舆论监督主要指群众舆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195.html -
了解详情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只是笼统地规定人民法院、人民 ,那么该司法人员应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对此法律根本未作任何规定,没有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是不完整的,没有实际的强制力的,几乎可以认为只是一种劝导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6842.html -
了解详情
委托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律师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能够争取到什么样的利益,千万不能大包大揽,以避免与委托将来产生纠纷。 3、 收取代理费用,开具正规发票 收取费用后 的,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出卖方不承担民事责任。这里要注意本司法解释仅明确了出卖人不承担的是他人的“财产”损失,而对于人身损害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596.html -
了解详情
,但不能代替审判、检察机关办案,对于人大应当监督什么样的案件,通过什么样的程序进行监督等,应从法理上和实践上进一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使监督工作逐步走上 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第3款规定:受刑事追诉的人不得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或强迫承认有罪.我国政府已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630.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当然就是惩罚报应。 我国《刑法》总则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罪刑相适应原则;第61条规定:对于 是报应。认定有罪才能处刑,有什么样的罪行处什么样的刑罚,有多重的罪行处多重的刑罚。一切取决于犯罪事实及其轻重情节。这样量刑的好处是:第一,彰显了刑罚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9.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罚当然就是惩罚报应。 我国《刑法》总则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即罪刑相适应原则;第61条规定:对于 是报应。认定有罪才能处刑,有什么样的罪行处什么样的刑罚,有多重的罪行处多重的刑罚。一切取决于犯罪事实及其轻重情节。这样量刑的好处是:第一,彰显了刑罚本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4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