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为此互做让步,以至息讼服判。现法院单方为追求裁判的准确无误,再将双方当事人拖入诉讼之中,这样不仅违反了民事诉讼中的处分原则,也有悖于民事诉讼 方式发现原判有错误,则报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立案再审,否则以口头、书面方式告知当事人再审之诉不能成立。笔者认为采用公开听证程序进行复查,公正性、透明性较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18.html -
了解详情
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地位,并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主要有申请回避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权利、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和受到不法 生活困难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经济来源。在此基础上,符合被害人司法救助标准的,司法救助单位发放救助金。国家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并且成立专项补偿基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v]无论在任何法制度下,民事诉讼程序总是包含着利益相反的两方当事人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的意味,在民事诉讼程序中采取的都是对抗性辩论原则。但是, 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 [vii] 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页。 [viii] 张卫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08.html -
了解详情
救济来实现其权利;而作为代价,国家就应承担起保护当事人权利的任务。因此,国家设立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在于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法权利。 (2)私法秩序维持说。该说认为 享有的权利。因此诉权是由宪法派生出的社会成员享有的一项民主权利,即公民要求接受裁判的权利。这一权利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落实,即是社会成员依宪法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94.html -
了解详情
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平等,作为诉讼代理人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享有的权利应当是一样的,故律师调查取证也应当二人共同进行为宜 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 5、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6、与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6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双方当事人,在负责解决纠纷的机关或者组织的主持下,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根据调解活动是否为人民法院所主持,民事案件的调解分为诉讼中的调解和 都不断加以完善,以保障调解真正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于调解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各国学者有诸多的论述,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过于强调调解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41.html -
了解详情
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提供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提供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能力将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诉讼后果。我国目前法官的总体素质 六十四条明确规定了谁主张、谁举证这一原则。但在审判实践中,并非为当事人主张的所有事实都需要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有些情况下,对某些事实不需证据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403.html -
了解详情
推进审判制度规范化、正规化与国际接轨,顺应市场和国际潮流的发展是一种必然现象。 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法庭审理,简单 为此,改革审判方式要强化效益观念,合理设置诉讼程序,拓宽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制度性选择空间,最大限度地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办案效率,摒弃繁琐、拖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71.html -
了解详情
尴尬情形的发生。? 第二、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问题。? 在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只能以普通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享有适格原告的身份,不能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在 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第22页。 ⑥参见杨立新:《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发展前瞻》,在《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院》,1999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66.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同样也能使当事人和解或者接受调解。所以,促进和解、确定争点也并非证据交换的主要功能。 二、严格掌握证据交换的适用条件 在民事诉讼中,一些法官对证据 的期限进行交换。这也就意味着,证据交换往往要进行两次,再加上开庭,双方当事人就要多次往返法院。再者,证据交换时,双方对证据并未充分发表质证意见,有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3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