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一般原理以及罪刑相适应、对贪污犯罪从重处罚的原则为指导,以共同贪污的总数作为定罪量刑的标准。司法实践中普遍以个人个人分赃此款数作为对共同 做法,笔者认为,其弊端是非常明显的。 ①破坏了犯罪构成及其既遂认定标准的确定性。 就个人贪污而言,只要行为人基于非法占有目的,利用职务便利,使公共财物脱离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9.html -
了解详情
会否定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成立与否的唯一标准。 其次,准抢劫罪是一种具有双重目的性的犯罪,即行为人既要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也要有窝赃、拒捕、 杀人罪和抢劫罪,都是以14周岁作为承担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故而适用289条定罪处罚时犯罪主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应为14周岁。 2、行为人实施了聚众打砸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31.html -
了解详情
罪与非罪的界限 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巾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 抢劫罪分两款作了规定,实际上是两个犯罪构成,因此,应当按照两种情况,分别确定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即第一款是一般抢劫罪,就应以抢到财物与否为既遂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以诈骗罪论处,显然罪刑不相适应,不利于打击该类犯罪。有鉴于此,修订后的现行刑法典专条规定了合同诈骗罪,并将其列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给 标准。但是理论毕竟比较概括和抽象,不易作为司法实践中的操作标准。比如合同诈骗罪,最突出的特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是究竟据以何种事实和理由认定行为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40.html -
了解详情
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① 第二种,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 一行为的特征,本身是否有违立法本意?再者,不能抗拒的标准也不甚明确,是客观上被害人确实不能抗拒?还是主观上认为不能抗拒?是以行为人主观认识为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906.html -
了解详情
的上述司法解释,可以1万元以上为标准。二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 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 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里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情节特别严重,只具备其一即可。同时,所谓数额特别巨大,一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31.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刑法对盗窃罪概念没予解释,在理论界主要有下述几种观点:(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或乘人不觉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以秘密窃取的方法,将 是否必须明知其所窃财物价值较大或巨大以上,理论界有所争议。有人主张较大巨大系司法机关掌握的标准,并不要求行为人有预见,只要所窃数额客观上达到这个标准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22.html -
了解详情
抢夺罪是一种直接故意犯罪,但对于抢夺罪的犯罪目的,祖国大陆学界的传统观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我国台湾地区刑法学界对此的主张则是:本罪(即抢夺罪笔者 无形财产的控制。所以,以失控+控制说作为区分抢夺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有可能将一些已达既遂的情形作为未遂对待,从而放纵了犯罪分子;而控制+逃离现象说主张夺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66.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创造条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会承担违约责任。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人,在合同签订以后,根本没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虚假地履行合同。 民事判决之间的预决力问题,这也是审判实践中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 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方面存在很大不同。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45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都要求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十分正常的),但是至少不同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特别是核心的要件之间应该存在差异。正是这些要件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不同犯罪的识别标准,而若 罪之间的界限何在?黑暗之中拿错了他人的贵重行李,而后产生了非法占有意图并据为己有的,属于盗窃罪还是侵占罪?如认定为侵占罪,则需要明确在拿错行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