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民事侵权责任,根据普通法规定,显然采过错原则。1873年布菜克伯恩勋爵在一个案例中指出了广泛的责任原则:“现在已经完全确定:凡立法机构授权办理的事宜,如果没有 推定不法,故不存在双重归责原则,违法最多只是一种归责要件,与因果关系、损害一样,并不是归责事由,故主观过错加违法原则只不过是对主观过错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51.html -
了解详情
非过失犯罪)。案二则不同,孙某的行为与被害人赵某的认识错误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孙某在凌晨推门进入赵某的宿舍,该行为本身导致赵某发生了 。[17]参见冯军:“被害人的刑法涵义”,载《刑法评论》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18]摘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人民法院案例选》(1998年第3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94.html -
了解详情
是犯罪行为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与侵害公款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之危害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对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切记不能以使用人使用公款的实际数额 罪(挪用数额为12000元)的主犯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①]参见伍柳村主编:《贪污罪挪用公款罪个案研究》,四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77.html -
了解详情
的认识,包括认识内容即对行为的性质、客体、结果、行为与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及其他法定事实等的认识;认识程度即认识结果必然发生与可能发生(间接 聚众斗殴的参加者无一例外的纳入聚众斗殴罪主体范围的作法仍大量存在。这种混乱局面不仅有损刑法的严肃性,也违背了立法本意。因此有必要对聚众斗殴罪中的“首要分子”与“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8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表现为因欺骗手段导致错误认识,因错误认识导致财产的“自愿”交付。在一些因果关系中,如果被害人错误在先,行为人利用被害人的错误,通过隐瞒真相的方法取得被害人 在司法实践中一般都不作犯罪处罚。其理由是:不存在非法占有。同样的案例,如无资产的个人公司与国企或外企之间所发生的“借鸡生蛋”,有时却作为合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7.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五是驾驶人的过错或者意外事件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一个行为只要满足上述五个要件,就可以认定为“交通事故”。[①] 涉嫌违法犯罪 :一是此次事发并非肇事者的主观故意,二是此事所造成的后果并未达到我国《刑法》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罪标准。检察机关经过调查,认为如果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17.html -
了解详情
本院认为,被告人构成故意杀人罪,依法应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依照《刑法》第67条第1款之规定,可以认定其具有自首情节。被告人作案手段比较 。我们说惩罚和社会关系的修复在一些场合下具有因果关系。但是在一些场合下这种关系不够明显,甚至会妨害关系的修复。社会关系的修复是现代刑事法效果的重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4481.html -
了解详情
提示付款日前已明确告知C公司支票为空头,因此,签发空头支票与骗取货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案例一中刘某诈骗C公司的行为系以签订购销合同口头承诺延期支付货款和 损失,这种行为应认定为合同诈骗罪还是票据诈骗罪,常常存在争议。这是因为,我国刑法对票据诈骗罪规定的五种欺诈情形之一为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6361.html -
了解详情
精神实质仍然在于对公民独处的权利的保护,但是应用范围却不断扩大,以下且以案例说明。 第一、空间隐私权保护的对象是隐私空间 隐私空间由于权利人的合理期待而 标准,所以只能从行为性质上认定,所以“严重冒犯”成为了行为性质,损害结果以及因果关系的共同体现。在学理当中,这种情况被称为“自身可诉性”侵权行为,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822.html -
了解详情
securities... [46]必须说明的是,Rule 14e - 3也去除了Rule 10b-5中知情(scienter)以及因果关系(causation)的要件。See Olson, Sturc, and Lins, supra note 7, at 33 -34. [47]按信息平等理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32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