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面,能够确保追究违约或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但是,社会是发展进步的,更复杂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法律的滞后性时有发生。因此,即使立法 行为应认定无效。可见,有关人身伤害的侵权行为免责条款(合同约定)是无效的,也就是说,合同约定的此类内容不能构成对侵权责任的有效抗辩,但是这种无效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992.html -
了解详情
第九问第二款等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现行民事法律规范对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是将其纳入名誉权的范围进行间接保护。前面所引案例中包某就是以其个人信用受损,其 房贷银行的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从一般侵权行为的构成来看,银行侵犯了包某的合法权益,应当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本案二审法院判决银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744.html -
了解详情
应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规定,不损害国家、集体与社会公共利益及他人利益的,均视为合法。其次,程序的启动除应适用调解程序 程序等案件,侵害到国家、集体与社会公共利益、及第三人的利益的案件,无效民事行为、婚姻关系与身份关系等的确认性案件,当事人处分权受到一定限制的案件,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3.html -
了解详情
一定程度上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旨在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总而言之,尽管法官是在民事法律漏缺或司法解释模糊的情况下进行利益衡量的,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 年版,第 75 页。 [15] 单长宗等主编:《中国现代法学论丛与审判案例要览》,中国言实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1页。 [16] 龚言:《争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81.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法律对这方面问题的规定却不尽完善。随着法治社会的建立,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各类民事诉讼不断增多,各种不法民事证据行为也相应增多,这应当引起我们的 当事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或者免除应负的债务,伪造、变造收条、欠条等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书证,或是伪造签名、提供虚假证言,有的当事人虚构债务,这种情况在离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991.html -
了解详情
无此权力。因此,私自录制其谈话、活动的行为是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系不合法行为,由此而取得的视听资料证据不具有合法性。 2、私录对方当事人的谈话或 是否在场进行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应从录制的内容来认定,即按照当事人录制的是否是自己和对方当事人之间的具有法律意义的民事活动为标准来认定。如果当事人录制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964.html -
了解详情
非刑事化处理的必备条件及其例外,双方非物质性的沟通协商应作为调解的必备内容;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保证当事人平等地位自愿处分权利等等。我们认为这些提法固然能 的目的是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所以没有犯罪行为就不会发生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还有一点就是,这里说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69.html -
了解详情
的交叉,正如杨立新教授所说当一种行为被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同时,又规定为侵权行为的时候,就使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规范竞合在一起。由于这一行为 情况进行医治或请心理学家进行治疗,将这些治疗费用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并成功获得了法院的支持案例。内容详见黄日森同志著《刑事案件中被害人如何获得精神损害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69.html -
了解详情
系以不能之给付为标的者,应负信赖利益之赔偿。为解释这一原则,台湾学者洪逊欣指出:法律行为,如欲发生效果,须其标的可能实现。即以不能实现之可能 自始履行不能的规定更为合理,因此不应采纳德国法的规定,这具体体现在: 第一,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应予以撤销,因合同被撤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55.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 (一)环境权的定位 虽然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史不长,但学者对环境权的概念、特征、属性、内容、种类、救济等问题都争议颇大,学者从各自的 利益常常成为环境诉讼的法律依据,因此对环境利益的保障也成为环境诉权的重要价值体现之一。 日本的判例,尚未承认环境权在民事诉讼中具有成为停止行为判决的依据的私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276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