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这通常指的是与德国刑法第35条所规定的免责的紧急避险有关的问题。基于错误的意思支配是指,行为人对某种事态存在错误认识,基于此错误而感到必须 采作用分类法与分工分类法不同,行为支配论试图将两种分类法的长处融合到分工分类这一种分类中,事实上这无法做到。例如,行为支配本是用来判断有无责任的标准,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04.html -
了解详情
再属于无效合同或者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但事实上在关于合同效力的判断上,根据现行的这种类型化的规定,合同效力瑕疵的一因多果、多因多果、多因一果等问题 ,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按照学界关于重大误解的一般认识,我国法上的重大误解是包含了表意人的错误和相对人的误解两种情形的。[19]无权处分人误以为自己有处分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47.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导论[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 6 ] 道格拉斯胡萨克. 刑法哲学[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 7 ] 张文, 梁根林. 第三只眼睛看法定强奸关于年龄认识错误与严格责任的辩驳[A] . 陈兴良. 中国刑事司法解释检讨以奸淫幼女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64.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导论[M] .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 6 ] 道格拉斯胡萨克. 刑法哲学[M] .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4. [ 7 ] 张文, 梁根林. 第三只眼睛看法定强奸关于年龄认识错误与严格责任的辩驳[A] . 陈兴良. 中国刑事司法解释检讨以奸淫幼女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469.html -
了解详情
明显优于规范违反论,进而获得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如果站在法益侵害的立场来理解单位组织的犯罪行为,否定论认为单位组织的行为不同于普通自然人的行为的判断就是缺乏 取向问题。既然是价值选择,那就可能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我们虽然不敢说否定论的无须刑法调整的结论一定是错误的,但至少否定论得出结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242.html -
了解详情
帮助作用。可以认为,在案例9中,乙并不是片面的共犯。因为甲认识到乙客观上在帮助自己的事后抢劫,乙也认识到自己在帮助甲实施事后抢劫。既然如此,将乙认定 的判断,但两个阶段都是违法性的判断。所以,可以从大的方面将实质的刑法的评价区分为违法性判断与有责性判断。换言之,犯罪论体系的支柱,是不法与责任两个范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
, 与间接正犯一样,共同正犯也是正犯的一种形式。〔9〕(P815) 日本的木村龟二也认为,刑法上规定的共同正犯、教唆犯、从犯, 虽然说是广义的共 的法感情又集中在主犯而非正犯之上, 这样, 在我国引入日本学者都认为的扩张的正犯概念的、其实是错误的共谋共同正犯的概念, 完全没有必要。 (四) 故意的共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88.html -
了解详情
谨慎的态度,在学说、立法及判例上一般并不认为违法性错误一概阻却故意的成立,而仅承认其在特定情况下影响责任。反观中国,虽然自清末法律改革以来的法律 在很多情况下,只要行为人有对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事实的认识,就可以推定他具有违法性认识。[8]问题在于,对于行为人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认识的判断,有一个规范的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8.html -
了解详情
,它便要求司法机关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如果发生定罪错误,必然导致法定刑的适用错误,于是,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法定刑就与他所犯罪行发生出入。这就直接违反了 、刑关系所作的判断都是失当的和不公正的。如果离开或背离了统一的法律尺度,所谓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就只有是个人的专断。 2、我国刑法犯罪论体系下罪责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025.html -
了解详情
这里,价格的明显不对等被用来推定受损人在主观上处于价值认识错误(Wertirrtum)的状态:若受益一方当事人能证明受损人明知交易不对等,则受损人便不得再主张撤销 选择而被抛弃一样人们买了火险后,可能会变得粗心,但不会变得麻木:刑法上规定有放火罪;另外,保险合同还可以通过免赔额等安排降低道德风险的影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32.html -
了解详情